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树春深更著花郓城戏曲艺术传承花香果硕

菏泽日报 2010-11-24 11:00 大字

郓城讯 (通讯员刘考勇崔继刚)11月19日,由省文明办、省文化厅、省广电局、山东电视台主办的全省性地方文艺赛事活动,第二届“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地方文艺电视大赛颁奖晚会举行,经过三轮激烈角逐,来自郓城的王合义、贾如生凭借菏泽坠子书精湛的表演以及默契配合赢得媒体大众评审和现场评委的赞许,成为大赛金奖得主,赢得十万元民间文艺扶持基金。与此同时,在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五届 “中国戏曲红梅荟萃”大赛上,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团长冀梅霞荣获 “中国戏曲红梅荟萃”地方戏组“红梅金花”称号,成为山东省县级剧团唯一获此殊誉的演员。郓城戏曲艺术传承花香果硕、异彩纷呈、好戏连台并非一日之功,这得益于全社会争当戏曲艺术建设主角的有力实践。

郓城是闻名全国的 “戏曲之乡”,享有“书山戏海,筝琴之乡”之称,山东戏曲界有句俗话“无郓不成戏”,涌现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子戏的传人黄遵宪,山东梆子艺术表演家任心才、王爱霞、陈凤英、祝风晨,豫剧十大名旦章兰等一批当代戏曲界名人。该县拥有山东柳子戏、山东梆子、枣梆、两夹弦、琴剧、豫剧等10多个剧种,各类文艺团体33个,其中专业剧团1个,另外还有文化馆戏曲演唱队、老年体协歌唱队等民间团体20余个。郓城山东梆子剧团是戏曲之乡的亮点,继《挂门牌》入选199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1996年《龙门渡口》获得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大型现代戏《选村官》2001年又被评为山东省“精品工程奖”。

郓城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戏曲文化的重视力度,制订了可行性的发展规划,加强了对文化馆、戏曲曲艺团体的建设。同时,针对民间戏曲的全面保护和传承加强艺术指导,加大资金投入,扶植戏曲曲艺事业改革创新。

该县重点整合好各类剧种艺术人才资源。以民间老艺人为主体力量,充分发挥各级传承人的作用,以老带新,形成戏曲曲艺人才的完整传承链。传统搜集、记录方法笨拙,靠听口述、手笔记录速度慢,有关部门用现代化手段,采取多样化的工具做好民间艺人传承保护工作。用摄像、录音、数码照相,搜集来的民间艺术资料及时输入电脑,加快了记录整理速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戏曲曲艺发展拓展新空间,积极运用各种现代传媒,提高戏曲的表现力,扩大了戏曲的社会影响面,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情趣。县里还及早着手培育新一代戏曲人才和观众,特别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戏曲艺术的熏陶性教育,扩大戏曲乡土教材进课堂的覆盖面。陈坡乡中文希望学校开展“传统戏曲进课堂”活动后,有12名学生被输送到山东柳子剧团,学校还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柳子戏传承基地”。许多戏曲团体还免费将戏曲送进校园,成为对戏曲事业未来的最好投资。

为挽留戏曲人才,及早解决了县剧团演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除演员的后顾之忧;专业戏曲团体配合新农村文化建设,采取政府贴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巡回到乡村进行实践演出,既筹集了经费,又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文化馆、县剧团等专业团体组织编辑了戏曲艺术培训教材,落实到学校音乐课或兴趣班中。同时,该县大力加强戏曲文化队伍建设,依托乡村、社区文化大院,建立了戏曲艺术培训基地,开展戏曲艺术演唱汇演、比赛等活动。采取文企 “联姻”、文教“联姻”的形式,成立了10多个业余剧团,建立了200多支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骨干队伍和36个少儿艺术团,推动民间戏曲艺术传承保护工作。

新闻推荐

郓城招聘引进二十二名硕士研究生

...

郓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郓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