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高地 “聚才引智”引领创新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菏泽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人才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通过紧紧围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培育等中心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聚才、育才新机制,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扎根高新区,让各类人才在这里竞相迸发、融入发展大势,成为高新区的“合伙人”,形成了“聚焦发展引育人才、集聚人才推动发展”的良好人才生态环境。
顶格推进,聚焦产业引人才
为进一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健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2020年,菏泽高新区大力实施党委书记人才项目,通过书记主抓、聚力攻关,努力打造出更多具有“高新”特色的人才工作亮点品牌。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强区之基、转型之要,也是高质量发展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菏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保存说,在他看来,“引才育才”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也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菏泽高新区当以顶格逻辑来推进人才工作,各部门“一把手”也应该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
正是在书记带头、顶格推进下,菏泽高新区通过“政府搭台、单位招聘、多元对接、跟踪培养”的模式,启动了一系列招引人才的创新举措。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广泛开展了“屏对屏”“云招聘”等系列线上引才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菏泽市人才大集、“星菏汇”等人才交流活动,发布30家企业人才岗位需求900余个,对接各类人才1500余人次。
人才招引工作不仅要多元,更要精准,在引才引智中,菏泽高新区积极融入菏泽市“231”产业体系,聚焦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坚持“建链、补链、强链”原则,精准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全力构建人才发展新高地,先后面向社会招聘高层次人才106人;积极推荐申报各类人才工程,近年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齐鲁工匠、齐鲁首席技师等人才工程入选14人,打造了一支专业强、素质高、产业结合度高的人才队伍;加强各类人才平台载体建设,打造了启迪之星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大健康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级知识产权集群化管理试点区、国家海智工作基地、国家科协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业创新人才平台。
提升人才育成效应,吹响高层次人才“集结号”
人才既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更要培育好。在2020年发布了“聚才强区”的升级版战略计划,不仅结合高新区实际,制定了具有特色的《高新区人才新政12条》,更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创新推出了“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育优库”项目,就地取材、着重培养“身边人”,打造稳固的本土人才金字塔,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人才工程申报提供人才储备。
任振丽是“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育优库”的首批入库人员之一,作为山东丹红制药公司药物研发中心总经理,她常年在科技创新一线工作,工作经验丰富,科技成果突出,曾参与多项重大创新项目。谈起入选人才育优库,她既感到荣幸,又感觉对工作充满了底气。“作为医药企业的研发人员,我们会在项目的研发、技术的研究、药效的测评和推广应用上面临多种瓶颈问题,人才育优库能从制度层面在项目、资金、荣誉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更能整合、聚集各个职能部门,按照行业职能,从人才熟悉和擅长的专业着手,布局人才发展方向,定制人才培育计划,通过企业与政府的双向引导,促进人才在层次上、专业上、领域上得到大幅的提升,可谓是受益良多。”任振丽说。
不仅如此,菏泽高新区坚持政策引领,着力打造人才发展最优环境,通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设立“一事一议”专项基金、高校毕业生聚集工程等政策,在人才安居、项目支持、就业引进等方面提供保障,2020年为23家企业发放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生活费补贴、创新平台区级奖补资金95.5万元,争取市级人才政策补贴资金135.5万元。
挖好人才“蓄水池”,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人才的竞争,关键是体制机制的竞争。哪里体制优、机制活,高端人才就流向哪里,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当前是菏泽高新区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关键时期,也是高新区机制体制改革后迈向新征程的新起点。“要深化改革创新,激发‘高新’发展的活力,关键在人。”郭保存在多个场合、多个会议上,曾多次提到“人才”和“队伍”的重要性。
郭保存表示,抓好人才工作,既要发挥政策作用,推动人才供应“输血”,又要激发内生动力,培育提升带动“造血”,只有挖好人才的“蓄水池”,才能集聚人才、推动发展。
下一步,菏泽高新区将继续围绕人才新政,抓紧落实政策兑现,同时,继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双招双引”,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高校直通车等人才交流会,用好用足市、区两级人才新政,帮助用人单位找准切入点,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及青年人才。菏泽高新区各级领导干部也将继续当好“后勤服务员”,以最优政策、最优环境、最优服务,把高新区打造成凝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新高地。祖工
新闻推荐
父亲珍藏的58件抗美援朝物件捐赠家乡革命纪念馆 杨氏兄弟为“家珍”找到归宿
农村大众报菏泽讯(通讯员张静冬程亚锋)2月3日上午,生活在菏泽城里的杨景生、杨慧生兄弟俩,带着父亲生前珍藏60多...
菏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菏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