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均产值1.5万元是如何实现的 高庄镇村民、党支部、合作社、大型企业等多方参与推动土地流转,焕发土地动能
□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 郜玉华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如何盘活土地资源,是乡村能否加快实现振兴的关键课题。
6月9日上午,一场期待已久的小雨给人们送来些许凉意。在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东头村的葡萄种植基地,种植户张效礼稍作停歇,又一头扎进葡萄大棚里。2013年,张效礼积极响应返乡创业号召,回到菏泽老家搞起了葡萄种植“试验田”。“我前期承包了20亩土地,建起了标准化葡萄大棚,第一年挂果就达到了每亩8000多元的好收成。”同时,张效礼的大张葡萄家庭农场也正式挂牌成立。他承包的土地逐年增加,如今已达到200余亩。
张效礼所在的东头村共有土地2600余亩,长年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虽然都是好地,但单靠种庄稼,村民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基本都外出打工,村里不少地都荒废了。”东头村村主任张心亮说,张效礼的葡萄种植模式,让人们看到了一条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路:将土地进行流转,交给村里的能人进行经营,不仅让村民脱贫致富,还能带来集体收入。
看到地里也能种出“金娃娃”,一直在外打工的鲍德进一口气承包了120亩地种植葡萄,今年第一次挂果。“目前葡萄处于成熟初期,量少,基本都靠采摘购买,平均一天也有千元的收入。”对于种植前景,鲍德进信心满满。
目前,包括东头村在内的5个村庄流转出4000亩土地,建起了葡萄种植基地,并成立了菏泽市牡丹区东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据了解,高庄镇的4000亩葡萄种植基地是牡丹区规模最大的集生产、观光、科教于一体的连片葡萄生产基地。接下来,基地将向品牌打造、产品多元化生产、“葡萄小镇”以及葡萄院士工作站引进等方向全力推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亩均产值达到12000元以上。
从东头村往北不到3公里的汲尧村,是高庄镇果蔬冻干深加工项目所在地。中午11时,项目生产车间内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员工朱东霞穿梭在各个生产线间,抽查产品质量。
“我是尹庄村的,家里的五亩地流转后,便来到这里上班,每月有3000元的工资。土地租金加工资,对于我这样的留守妇女来说已经不错了。”朱东霞笑着说。
据了解,果蔬冻干深加工项目采取“龙头+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产业于一体,是高庄镇立足于传统农业乡镇实际,在发展葡萄、玫瑰、草莓等特色产业基地后,进一步解决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产业链条不完整等农村发展困局之举,延伸了产业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果蔬冻干深加工项目往南驱车不到10分钟,便来到了高庄镇的5000亩构树种植基地,这里也坐落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杂交构树产业基地一期工程,拥有近万平方米的组培苗育苗温室,可年产杂交构树驯化苗近千万棵。
经中科院专家指点,种植基地于2017年年底引入养殖项目,依托构树产业一体化建设,着力发展肉猪和肉牛养殖,现已形成集“育苗—大田种植—饲料青储—构饲牛养殖”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接下来,构树种植基地将扩大大田种植规模到30000亩,养殖构饲牛10000头,打开全国组培苗、构饲牛肉销售市场,打造构树“高庄样板”。
“为推动土地流转,焕发土地动能,我们大力推动由村民、党支部、合作社、大型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土地流转,进一步增加了农业发展新动能。”高庄镇党委书记张绍斌说,通过领头雁建起家庭农场、村党支部组建合作社、龙头企业打造田园综合体、大型农业公司托管土地等方式力促土地节约化经营,涌现出了19个“一村一品”专业村,亩产效益在15000元左右。以集体土地出租、入股,提供社会化服务、劳动力输送,托管式养殖等模式,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互促共赢、共同推进。
截至目前,高庄镇共流转土地3.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0.7%,高于全市14.4个百分点,基本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园新格局。
新闻推荐
面试现场6月6日至7日,菏泽市对公开选拔的市属国企领导人员进行面谈面试。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担任主...
菏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菏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