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圆梦的岁月

菏泽日报 2019-07-23 11:38 大字

□许修堂

1963年8月,我从菏泽一中毕业考入原北京政法学院(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当时那种焦急等待、惊喜激动、知恩感恩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那年的高考,考前我作了充分准备,考试中发挥正常,考完后又同老师和同学核对了答案,我比较自信乐观。按照以往的录取分数线,文科平均能考80分左右,升一类大学没有问题。我担心的是能否考上最理想的全国重点政法院校。

我记得非常清楚,8月29日傍睌,我从地里干活回来不久,就听大门外有人高喊:“这是许修堂的家吗?有他的电报!”我一边答应着,一边大步流星跑出门外,用颤抖的双手接过电报,急忙打开。啊!电报正文有“中一北”三个字。我深知这三个字的深刻含义,这就是说我考上了最理想的、第一志愿的学校——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这是事前与家住菏泽的同学,给我发电报时预定的暗号)。我高高举起电报,大声喊着“娘啊,哥哥!我考上了,考到北京啦!”一家人高兴得欢天喜地,有说有笑,我却泪流满面,关上门情不自禁地哭了!这是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才换来的成功与喜悦啊!

短短一年时间,命运的跌宕起伏,学习的艰难困苦,生活的酸甜苦辣,一齐涌向心头,我怎能不感慨万千!

我本来应该是1962年毕业参加高考的。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时我刚刚进行完最后的毕业考试,正满怀信心准备系统复习迎接高考,突然一夜之间,口眼歪斜,说话吱唔,表情痴呆,耳根疼痛。医生说,这是患了比较严重的面神经麻痹症。因此,我不得不放弃了当年的高考。

我老家在穷乡僻壤的农村,我是村里第一个高中生。可我连报名的资格都没取得,考场的门都没进过,岂能就这样善罢甘休、半途而废?我决心在家一边劳动,一边复习功课,争取下年再考。

人生如梦,命运变幻莫测。没有想到的是,这年的国庆节过后,母校通知我说:国家有政策,升不了大学的烈士子女愿意参加工作的,政府负责安排到银行系统工作;愿意上学的,可以回校复课。这实在是求之不得的大好机会。我坚信自己的功底和潜力,毫不犹豫地返回母校复课。我十分感谢母亲和哥哥,在关系到个人命运前途的转折关头,相信和支持我,给我增添了强大的勇气和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我终于圆了大学梦。在人生的道路上,为实现将来当法官的目标前进了坚实可靠的一大步。学校发给我正式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晚上,我辗转反侧第一次失眠了!我想了很多很多。这些年家人为山东省吃俭用付出牺牲那么多,我怎能知恩不报?学校老师领导辛勤教育、重点培养,我怎能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党和国家对我们烈士子女如此关心照顾,我怎能不铭记在心?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如果不加倍努力,没有真才实学,将来怎么报效祖国?我暗暗下定决心,亲人啊!党啊!请看我今后的实际行动吧!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新闻推荐

“老司机”栽了,驾证吊销还敢开客车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赵德高)近日,一位驾驶证吊销期间的老司机为赚“外快”,不顾车上50名乘客的安全,竟驾驶客运车辆上了...

菏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菏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