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发 魅力牡丹区绘就壮丽新蓝图

齐鲁晚报 2018-11-09 05:35 大字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生活环境更加美丽,图为重庆路一角。 本报通讯员 郜玉华 摄 ◎实施六大产业倍增工程◎

本报菏泽11月8日讯(通讯员 刘保安 郝伟) 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确保实现“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牡丹区今年实施“3+3”产业倍增工程,即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壮大电子商务新媒体广告现代服务业、医养健康业、机电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业三大新兴产业。今年以来,全区在谈过亿元项目121个,新签约58个,新开工项目56个,在建项目197个,20个项目列为省市重点。

以城区、园区、企业、项目四大服务业发展载体为抓手,加快牡丹商贸园区、万福河商贸物流园区、天华电商物流园区、济铁菏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进知名商贸物流企业进驻。规范提升中国牡丹商贸城、银田农贸城、毅德商贸城、康庄服装市场、鲁西南建材市场等八大专业市场,不断增强市场活力。

以全域旅游为目标,按照“一城一带、四园六镇、多点布局”的发展思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城市。整合提升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等传统牡丹观赏区,加快七里河文化旅游带、“十里花廊”规划建设,进一步擦亮菏泽“一都二乡”名片,着力打造菏泽历史文化和牡丹观光旅游园区。努力实现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等融合发展,形成一二三产跨界推进、城乡互动、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突出牡丹特色,坚持油用牡丹和观赏牡丹并重,抓好国家牡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依托牡丹学院和院士工作站,进一步擦亮菏泽牡丹品牌。按照集群化、专业化发展路子,促进牡丹科技园区牡丹深加工、吴店创意家居、沙土食品、胡集返乡创业园纺织服装、华润循环产业园、万福河商贸物流园区配套加工等特色加工业发展壮大。利用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物联网等新技术和新型服务平台,推广“产业+电商”模式,着力打造牡丹、家居、食品、家纺四大产业集群。

做好品牌打造、提质增效、集聚发展、扩面增量“四篇文章”,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利用天华新媒体广告产业园被评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国家广告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机遇,推动新媒体广告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打造具有鲁苏豫皖交界区域竞争力、具有全国较大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市。

紧紧抓住菏泽被列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试验区、牡丹区被列入全省医养健康融合发展先行区契机,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体育、健康食品等业态,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大健康服务产业链。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大招商力度,加快七里河大健康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力争鲁西南康养中心、七里河医养健康中心、枫叶正红二期、亚太医疗等一批医养结合产业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机械加工、电子电器配件、新能源新材料等高附加值、高端制造业项目。支持广源铜带、高峰电机、广泰油嘴、天大清源等企业发展,壮大高精电子压延铜箔、高性能电池电极材料、集成电路用低弧度金属压延丝、3D打印塑料耗材、油嘴油泵、电子设备等高附加值、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引进人工智能、精密仪器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引导企业向吴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集聚,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悉,到2020年,牡丹区力争商贸物流业交易额达1700亿元,文化旅游综合收入达38亿元,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85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50亿元,医养健康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0亿元,机电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8亿元。

◎就业“车间”扶贫“大作为”◎

本报菏泽11月8日讯(通讯员 郜玉华 高鲁彦 邓婷婷) 10月22日,在牡丹区何楼街道办事处河南王村的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进行藤编加工。60多岁的吕卿老人和他的老伴在这里工作已经两年了,每人每月一千多元的收入让他们的生活摆脱了贫困。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牡丹区通过狠抓扶贫项目实施,走出了一条“造血式”扶贫之路。着力建设的扶贫车间让农村的一些 “就业边缘人”变身产业工人,实现了脱贫。小留镇已建设扶贫车间43个,实现了38个行政村全覆盖,通过家门口就业或车间租金收益的方式帮扶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

扶贫车间将让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群众甩掉“贫困帽”,踏上小康路。在沙土镇朱坊村的扶贫车间里,该村贫困户朱建红在此熨烫布料。“朱建红虽然是聋哑人,但是人很勤奋,很有灵性。熨烫机我只教了他两遍,便学得有模有样。”车间负责人朱士会说,“以前他没有工作,如今这个工作车间距离家门口只有两百米远,他一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观。”

“截至目前,牡丹区已建设完成扶贫车间210余个,在建300个,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和整合涉农资金2.1亿元,带动周边贫困人口1500多人实现就业。”据牡丹区扶贫办主任张合生介绍,该区还进一步提升了扶贫车间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水平,优化承租主体,不断提高了车间的扶贫收益,实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多渠道增收的双赢局面。

◎全力加快棚改进度◎

本报菏泽11月8日讯(通讯员 王付明 杨彦涛) 记者从牡丹区获悉,占地227亩、投资13亿元,共建设35栋高层住宅的港湾新城项目,目前已全部交付使用。占地380亩,计划投资2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曹州毛胡同项目,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

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中,牡丹区自加压力,主动增加棚改任务。在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19个片区、1.39万户的基础上,将棚改项目增加至33个,涉及3.23万户、1.5万余亩,拆迁面积达730万平方米,年内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内的城中村。同时,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担当,全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打好了棚户区改造攻坚战。

魏海片区是棚户区改造重点项目,占地面积3000亩,涉及居民6020户,拆迁面积110.7万平方米。该项目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二期规划建设行政商务区,重点建设行政区、金融区、商务区、生活区四大功能区,集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项目三期成功签约广州恒大集团,计划投资14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定位为高精尖住宅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吸引近万户业主入住,实现销售额170亿元,税收20亿元,解决就业人口5000人。

据悉,牡丹区按照梯次推进原则,全力加快棚改进度。3月底前启动10个,5月底前启动11个,8月底前剩余项目全部启动。同时,全力加强项目招商,加快项目方案评审、土地挂牌出让等工作,及时完善各项手续,确保所有项目达到出让程度。目前,已有20余个棚改项目成功签约。

◎加强环境整治给力文明创建◎

本报菏泽11月8日讯(通讯员 李珍 高秋英) 连日来,牡丹区南城街道办事处结合包联单位、辖区各社区、城市管理执法中队等多个相关单位,对店外经营、流动商贩、违规广告牌等现象进行了持续整治清理,已拆除辖区内主次干道两侧的违规广告牌300余处。

在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牡丹区各镇街把影响群众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营造良好宜居环境,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要想让居民信任你、依赖你,办事处和社区干部都必须主动作为,经常和居民坐在一条板凳上考虑问题,就会更好的推动工作、加快发展。”据南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景雷介绍,该处经常组织环保、城建等部门对辖区内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综合排查和整治,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在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牡丹区各镇街坚持人性化管理,堵疏结合,因地制宜,建设便民服务市场,引导经营摊主进入市场规范经营。同时,持续加大对镇驻地基础配套设施的提升改造力度,逐步实施雨污分离、线缆入地、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功能完善、整洁规范、文明有序、宜居宜业”的现代镇村环境。

牡丹区吴店镇对该镇驻地沿街商户的门头进行了统一更换。据吴店镇党委副书记李令建介绍,该镇对广告牌按照统一的尺寸、规格等进行统一更换,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商户进行补贴。李令建说,自“十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吴店镇成立了专项行动指挥部和执法队,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针对乡镇特点开展了整治工作,引导群众养成文明的生活生产习惯。

牡丹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连续三届获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区,图为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

本报通讯员 鹿心校 摄影报道

◎19亿元化解大班额◎

本报菏泽11月8日讯(通讯员 邹爱武) 今年,牡丹区计划投入10亿元建设11所城区中小学,目前已建成4所,新增加学位6750个,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得到有效化解。

牡丹区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在学校扩容增量上作足了文章。抓住城区棚改的机遇,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留足学校建设用地,持续加大投入,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步伐。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已投资18.6亿元,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18所,新增教学班927个,新增学位4.5万个。

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实施“阳光招生”,解决由于“择校”形成的大班额。牡丹区教育局根据各学校的承载能力合理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在招生工作中坚持做到“五严”:严格遵守纪律,严禁超计划招生,严禁小一年级、初一年级超标准班额招生,严禁拒收应入学学生,严格杜绝跨县区、跨学区招生,确保不再产生新的大班额现象。

同时,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化解城区大班额的治本之策。大力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近年来累计投资7.8亿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建设项目630个,建设各类校舍面积31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95万平方米;投资2.56亿元,为农村学校配备图书、微机、音体美器材等。并将186所城乡中小学组成25个发展共同体,通过捆绑式发展稳步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绿色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菏泽11月8日讯(通讯员 黄晓薇 张烁) 牡丹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牡丹区针对辖区各企业的内部储煤场、粉煤灰砖厂、水泥厂、混凝土搅拌站等工业企业物料堆场,制订了严格的深化治理标准,并鼓励其发展循环经济,切实降低了大气颗粒物浓度。玖润新型建材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升级了环保配套设备,基本实现了无尘生产。

在做好“绿水青山”发展文章中,牡丹区还全面推行了河长制。设立由24个区直成员单位组成的区级河长制办公室,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总河长,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组织部长任副总河长,11位县级政府领导干部为区级河长。镇村两级均设立以党政一把手、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为总河长的相应组织体系。并聘任126名专职环保网格员,将每处污染源都责任落实到人,实现环境监管的网格化、精细化、责任化。截至目前,该区列入区级河长制管理的40条河湖,共设立区、镇街、村三级河长767名。

同时,牡丹区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该区对辖区内所有投产企业的排污现状进行了逐个摸排,根据排查的具体情况,分别对每个企业科学制定整改落实措施,分行业、分类型、分情况细化处理方案,坚持依法依规,统筹推进。并全面按照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目标,淘汰退出落后低端产能,推动企业规范有序、依法生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厚植根基发力乡村振兴◎

牡丹区乡村振兴战略快速推进,图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都司镇黄堂村文化广场一角。 本报通讯员 马孝欢 摄

本报菏泽11月8日讯(通讯员 张海勇) 牡丹区都司镇黄堂行政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多方筹集资金800余万元,将2处荒废坑塘打造成了休闲小公园,建造了凉亭、小桥、游廊和文化广场,小桥流水、亭台廊阁映衬着群众幸福的笑容,构成了一幅温馨美丽的画面,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今年以来,牡丹区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在牡丹区徐徐展开。

抓好人才振兴,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行返乡创业,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筹建返乡创业服务站18个,创建创业示范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6家,鼓励引导2万余人返乡创业,创办企业3000余家,吸纳带动就业近5万人。抓好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形成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优质高效生态畜牧业,新增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个。

抓好组织振兴,推动农村和谐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认真开展“遵纪守法、担当作为”专题教育活动,深入推进过硬党支部建设。抓好生态振兴,推动农村共享发展。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全区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全部完成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电网改造升级,基本完成农村贫困人口危房改造任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健全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城乡环境焕然一新。

抓好文化振兴,推动农村文明发展。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大力推广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镇级综合文化站2处、文化服务中心120个、文化广场200个,免费送戏下乡210场、送电影下乡6000余场。打造“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逐步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文化网络服务体系。

新闻推荐

中化能源执行总裁刘华锋考察菏泽开发区

本报讯(通讯员昌族)11月5日,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业务执行总裁刘华锋一行,到市开发区考察,洽谈投资事宜。市职业学院原党委...

菏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菏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