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棚改“红利”增进民生福祉

菏泽日报 2017-09-13 11:28 大字

患病多年,住院十几次,为了治病外债十几万元。市开发区丹阳办事处肖楼社区居民桑金锡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曾经的那些日子,让“家”是一个想起就揪心的字眼:别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他家的房子越来越差——下雨天,锅碗瓢盆都用来接雨水,整间房子杂乱不堪。

近日,桑金锡来到肖楼片区项目指挥部,看着安置房规划方案效果图上自己选中的户型,露出了笑容。几年后,他相中的回迁楼房将会建成,实现搬新居的美好愿景。

73岁的桑金锡患有肝病和心脏病,经常需要住院治疗,看病过程中东拼西借,欠了十几万元的债。7月12日,肖楼社区作为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始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桑金锡早早签订协议并上交了钥匙。“咱能有啥意见,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要是没有棚改,俺一辈子也还不清看病借的这些钱。”桑金锡告诉记者。

“像老桑这样因病致贫的情况,帮扶起来可以说很困难。得益于棚改政策,老桑回迁了两套130平方米的楼房,还领了几十万元的补偿款。还清看病所借的欠款后,手里还有些剩余,今后治病不用发愁,生活也有了保障。棚改改善居住生活环境的同时,还让他摘掉了贫困户这顶帽子。”该项目指挥部负责人刘武甲说。

棚改后,肖楼片区将建设集教育、休闲、娱乐等配套齐全的现代化住宅小区。刘武甲介绍,肖楼社区棚改项目基础设施示意图上,回迁安置房就在原址中心位置建设,周边三条道路贯通,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并建设绿化广场供市民休闲娱乐。

“安置房建设由政府投资,保证了房屋质量和交房时间。社区居民每户还有20平方米的沿街门市,可以通过出租赚取租金,用于居民今后的物业费和水电费。同时规划有中小学,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过上幸福生活。”刘武甲说。

“以前没搬迁那会儿,住的是旧房,一下雨就院里积水,冬天家里也只能烧煤球取暖。现在天冷有暖气,水电齐全,真正过上了好日子。”入住搬迁新居多年的市开发区丹阳办事处耿庄社区居民耿良起告诉记者。

宽敞明亮的房间、完善的配套设施,让耿良起的晚年生活幸福安逸。搬迁后,除了安置房,补偿给他家的还有沿街门门市,出租后每年的租金,成了他家的固定收入来源。

一条八一路之隔,中央公馆居民小区和耿庄社区的居住条件大相径庭。曾经基础设施不完善、房屋年代久远等问题,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几年前搬迁的居民远离了低矮破旧的平房,大家无不对这一惠民政策交口称赞。

今年3月底,耿庄片区开始征收,耿良起家的另一处院落在征收范围之内,他很快签订了协议。“通过棚改,咱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过上水、电、气入户的新生活,还增加了家庭收入。”耿良起告诉记者。

棚户区改造的成效,最终要看民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民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2017年,菏泽市棚户区改造计划开工18.2万套,约占全省棚改总量的四分之一,全市70万棚户区居民被纳入改造范围。除了最直接的补偿款,有些居民现金补偿之余还有多套回迁安置房,自己居住之外可以出租,增加财产性收入非常明显,棚改“红利”增进了民生福祉,居民的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张啸

新闻推荐

华侨城义工团情暖20名贫困学子

本报讯(记者李若生)9月8日上午,牡丹晚报菏泽义工团、华侨城分团和义乌·太阳城分团一行10余人,带着爱心捐助款和学习用具等助学物资,来到牡丹区第二实验小学,为20名贫困学子送去温暖及慰问。在...

菏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菏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