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四选四带”党建机制促发展纪实

菏泽日报 2017-06-30 16:32 大字

开栏的话

近年来,菏泽市全面推进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双联双创”活动,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涌现出了一批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典型。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引导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脱贫攻坚、为民服务等工作中更好发挥作用,本报推出“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科学赶超后来居上”专栏,敬请关注。

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已有700余年的历史,辖东、西、南、北穆李4个自然村,共有人口2078人,耕地1696亩,党支部成员5名,党员41名。穆李村党支部积极推行“四选四带”工作机制,不断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创建优秀服务型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多万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上世纪90年代初,穆李村“两委”班子结构老化,班子软、民心散,责任田承包矛盾重重,宅基地乱圈乱占,沟渠、路边产权不明,村庄道路不通,学校破烂不堪,红白喜事操办盲目攀比等各类矛盾问题十分突出。为改变村庄落后面貌,不让村班子继续瘫痪下去,原解元集乡党委从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和带动力入手,选派熟悉农村工作、公道正派、事业心强的乡职工李建林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又成立了专门工作组驻村配合其开展工作,拉开了穆李村快速发展的序幕。在李建林带领下,驻村工作组逐家、逐户征求意见,反复挑选有知识文化、有致富本领、年富力强的村民作为村干部候选人。在村干部正式选举时,凡年满18周岁有选举权的村民全部参加选举,让群众真正选出了称心如意的“当家人”。新班子上任后,首先向群众公开承诺:以身作则,吃亏在前,围着群众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坚决做到“六不”(不吃请、不请吃,不赌博、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不欺民、不扰民)。多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身体力行这样做的,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带领村民讲文明、树新风、求发展,千方百计奔小康,逐步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穆李村实现由穷到富、由乱到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的村班子成立后,并没有急于烧三把火,不靠简单粗暴的强制命令来推行主张,而是深入群众进行细致调查研究,广开言路,倾听民声,汇聚民意,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村里虽然乱、问题多,但群众盼稳定、求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如何把群众的所思所想变成村党支部的工作方向,转化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成了当务之急。为此,村党支部在深入思考、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实施“三会”办法。一是建立村民议事会。村民议事会由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和“三老”(退休老教师、退伍老军人、退休老干部)组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通过讨论议题形成决定,各村组干部再按照决定开展具体工作。村党支部从矛盾最集中的责任田和宅基地着手,依托议事会对责任田和宅基地进行清理和调整,该补的补,该退的退,使田地有了界线,积怨得以化解。紧接着又通过民主议事的方法,修通了街心路和进城的柏油路等,化解了一批难题。村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快新班子就在群众中树立起威信。二是建立红白理事会。为让村民重拾忠厚朴实、勤俭持家的好习惯,推动移风易俗,培育良好村风民俗,建立红白理事会,严格控制大操大办,重点解决铺张浪费不良风气。红白理事会会长为总召集人,成员随时听从调遣,确保足够的人手力量开展工作;对迎新大小车辆、宴请待客桌数等细化了标准,定下了规矩;村里党员干部带头组织义务服务,让村民尤其是困难户的红白喜事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帮,群众从心底里称赞村班子为大伙做了件大好事。三是建立民主理财会。为保障村民在村级财务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了民主理财会,对土地承包、宅基地分配、计划生育、重大项目建设、低保发放等关乎群众利益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审核,有效保证了议事、决事的民主透明和公平公正,逐步建立起了“凡事让群众协商、群众的事让群众说了算”的好机制。

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先行、群众带动,带出了苹果种植、面塑销售和乡村旅游的好产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引导产业、产业带富群众的新路子。一是发挥优势激活苹果传统产业。穆李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种植苹果的传统,受品种、技术、管理等因素的制约,经济效益一直不高。为此,村党支部多次到果树研究所、果树站请教专家,先后引进富士和美国新红星等品种,培育了高产密种果园200亩。在村党支部带领下,目前全村果园面积发展到1000亩,成立了林果协会,开办起了采摘园,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称量,亩均收入3万余元,每年也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二是创新服务培育面塑特色产业。“木瓜、柿饼、面塑”号称穆李村的三大宝,特别是面塑更是一大标志,已有6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了“中国面塑第一村”的美誉,涌现出了李芳清等一大批面塑艺术大师。为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村党支部围绕面塑制作,创新推出了“支部+协会联农户”服务新模式。目前,全村从事面塑制作的艺人达400余人,年收益500多万元,既弘扬了传统文化、传播了面塑艺术,又让群众增加了收入。三是挖掘潜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里的苹果、面塑等产业发展起来后,如何把满园的苹果树、手中的捏面人等变成老百姓的“摇钱树”,成为村党支部一班人思考的又一个新问题。2007年,村党支部创新思路、积极开拓,在全市率先启动乡村旅游,把苹果生产园改造成游客采摘园,养鱼塘建设成垂钓园,蔬菜基地提升成农业科普示范园,有条件的农家院翻修成农家乐,把具有面塑技术的农民集中起来为旅客表演面塑技艺。同时,采取“群众集资+招商引资”方式,对旅游设施进行配套建设,实施村庄亮化、绿化、美化工程,相继建成了穆李牌坊、文艺展演广场、面塑馆、“穆李人家”农家乐、古寨墙、环寨河等游览点,特别是投资3000万元开发了集休闲、娱乐、水上乐园、餐饮等于一体的浴海金滩项目,乡村旅游事业得到蓬勃发展。2016年,全村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2000万元。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村党支部注重推进和谐村庄建设,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为载体,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新家园。一是培育良好精气神促进邻里和谐。定期组织村民学习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家庭美德、爱国主义教育等知识,深入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遵纪守法户”等评选活动。注重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坚持在调解各类民事纠纷中宣传法律、规章、政策等知识,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质。二是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制度治村。每年初,村党支部都会根据实际修订完善新的村规民约,像宅基地管理、建房、房前屋后绿化、做义工等涉及生产生活的事情都有具体规定,为自我约束行为、促进人际和谐、形成良好村风奠定了制度基础。最为典型的是,村庄内大街小巷栽植的柿子树,各家各户自己管理、自行摘收,没有一户摘外人的柿子,良好的村风赢得了村民的支持,受到了外界的交口称赞。三是积极开展“平安家园”创建活动。村党支部成员带领发动18-55岁的男性村民,组成打更巡逻队无偿值勤。十几年来,村里没有发生过一起盗窃案件。直到今天,村中心的十字街口还保留着原来生产队时用过的一个钟——如果一家有急事、难事,一旦敲响警钟,无论白天还是深夜,各家各户都会走出家门看究竟,帮助邻里解决各种问题。这个好传统已保持了几十年,雷打不动,越做越好,全村形成了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的好氛围。

通讯员何正言聂小猛马达

新闻推荐

菏泽市文执局:严管暑期网吧市场维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本报菏泽6月29日讯(记者李德领)暑期临近,假期是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高发时段。为给未成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菏泽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采取有力举措,加强暑期网吧市场监管工作,...

菏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菏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