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幸福生活从“安居”开始

牡丹晚报 2017-06-30 16:17 大字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艳粉

如今菏泽城区的老房子随着棚改进程的推进变得越来越少,房子是一家人遮风挡雨的地方,承载着一个家庭多年来发生的点滴故事。6月28日,牡丹区东城办事处双河社区的张爱芹向记者讲述了她家老房子的故事。张爱芹生活了36年的村庄在2016年11月随着棚改的步伐被推倒了,一大家人也因此分开居住,如今张爱芹一心盼着几年后回迁,一家人又可以生活在一起了。

结婚时是祖辈留下的老房子

张爱芹是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仝庄社区人,1981年她和对象盛建国经人

介绍认识并喜结良缘。那时的婚礼不像现在这样隆重,婚房也是祖辈留下的老房子。“刚结婚时的婚房是当时的老堂屋,破旧的堂屋是我和建国新婚生活的开始。”张爱芹说,当时结婚的嫁妆很简单,但那还是哥哥们费了不少心给凑起来的。张爱芹告诉记者,他们结婚时的老房子尽管是土坯房,还是村里比较好的呢,当时对象家里的生活条件还算不错。

婚后,盛建国和张爱芹两人勤勤恳恳,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奔波着。很快,大儿子的出生让整个家庭变得更加圆满。“孩子快1岁时,我们一家三口在房子前合影留念,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张爱芹拿着一张老照片让记者看。如今看着照片上的自己,张爱芹感触很深,身后的老

房子是她新生活的开始,而如今自己已经60岁了。张爱芹对自家的老房子有

很深的感情,三个儿子相继在那里出生,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也

是从那时开始的。

从砖瓦房到两层楼房的变迁

看着孩子一个个出生,张爱芹和盛建国的干劲更大了。盛建国在煤球厂

上班,而张爱芹则负责在家里照顾孩子。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开始上小学,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张爱芹说,经过婚

后几年的辛苦打拼,终于将老房子拆了,盖起了三间砖瓦房。“盖房子是家里的大事,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盖房的情景。”张爱芹说,孩子上小学时家里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他们丝毫不敢放松。

随着孩子长大,张爱芹和盛建国贷款买了一辆卡车开始做运输的业务,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都考上大学。“年轻时不知道什么是累,上海、北京、青岛……只要有活,不管去哪儿我和建国都接。”张爱芹说,跑运输干起来虽然很辛苦,但看着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一个比一个好,家里的生活条件一天天得到改善,她充满了干劲。三个孩子都很争气,相继升入了理想

的大学。三间堂屋也拆了,盖成了二层楼房。大学毕业后的孩子们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并相继

成家。

“我的三个儿媳都娶到了这座两层楼里,两个孙子也是在这里出生的。”张爱芹

说,这座楼房承载了一家三代人的欢声笑语。随着城市对棚户区的改造进程,

张爱芹家的老房子在2016年11月拆迁了。想到几年后就能住进

宽敞明亮的楼房里,张爱芹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

满了憧憬。

期待几年后新房的回迁

“想到过不了几年新房子就盖好了,老

邻居们又回来了,我就很开心,到时候一家人又会聚在一起,住房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闲暇的时候,我就和孩子们商量以后的新房怎么装修,如何布置,真是越说越有劲。”张爱芹高兴地对记者说,两层楼房的面积可以置换4套新房,她给三个儿子一人一套面积大的,而自己和老伴则选择一套面积较小的。

尽管现在张爱芹和三个孩子分开居住,但每逢周末孩子们都去看望她,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顿饭,她很高兴,现在的她盼望着新房早些回迁。盛建国告诉记者,自己能赶上棚改这个好政策非常高兴,想到回迁后的生活,他有很多美好的计划。“棚改前我们四家人挤

在一个院子里,回迁后每家一套新房,居住环境

得到改善,多好啊。我们的回迁房周边配

套设施很完善,以后打发时间就有

地方去了。”盛建国说。

家史

征集令

为凝聚亲情和乡音,本报推出家史栏目,挖掘记录一个个家庭传承发展的故事。读者可以通过口述或者投稿的形式参与,抒写家族历史,也可讲述家庭趣事,期待您的参与。

参与热线:18853010117。

投稿邮箱:42775587@qq.com。

新闻推荐

王浩屯镇:重温入党誓词 做合格党员

本报讯(通讯员徐文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6月23日,牡丹区王浩屯镇中心卫生院全体党员面对鲜艳的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在党支部书记张传杰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

菏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菏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