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黄河国家战略,突出“四个历城”建设,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济南市历城区:全力建设省会东部现代化强区

大众日报 2021-02-01 09:46 大字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济南市历城区逆势上扬,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百尺竿头再攀登,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落实“强省会”战略、建设省会东部现代化强区的关键之年。历城区将积极适应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紧紧抓住“强省会”建设重大机遇,提高站位、找准定位、尽快补位,加速“东强”、示范“南美”、融入“北起”、突破“中优”,按照“147”工作思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攻坚克难,奋勇拼搏,全面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1”就是咬定“建设省会东部现代化强区”奋斗目标;“4”就是加快打造科创、智造、文化、品质“四个历城”;“7”就是围绕实现“七个新提升”“九个强区突破”,重点做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城市品质、项目建设、服务保障、民生改善等七个方面工作,努力争当强省会建设排头兵,为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历城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张鹏 王金

逆势上扬

经济总量首破千亿元

2020年,历城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0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9%,总量占到全市五分之一,其中实体经济投资占比达到2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3亿元、可比增长9.7%,其中税收收入98.7亿元、占比达到88.7%,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市领先。荣获全国百强主城区(第73位)、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区(第26位)、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专项评价先进区、全省技术转移先进区。

2020年,在消费、出口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历城区积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5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926亿元。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工业投资增长77.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6.4%,创近年来最高增幅。空天信息产业园、济钢防务卫星总装基地落地建设,行波管自动化装配试验线成功运行。齐鲁制药董家制剂园一期顺利投产,坤力疫苗、博科生物等医药产业项目加快建设。中电建·能源谷、临港·智荟瓴等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形成集聚。

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发挥高校院所资源优势,加快打造高水平高能级科创载体。济南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启动建设,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海康威视山东总部等签约落地,超算科技园带动一大批高科技企业落户。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8.8%,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3家、院士工作站2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6家、孵化器2家、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机构11家。建成“智汇历城”人才服务平台,认定首批高层次人才1714人。

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8家,规上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33.9亿元、增长10.5%,税收“亿元楼”总数达到5座。物流业发展全市领先,盖世物流引领建设济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增幅全市第一,是全市首个实现正增长的区县。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33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280家。新增市场主体4.9万家,新增注册资本过5000万元企业789家,均居全市第一。

乘势而上

主动融入黄河国家战略

站在经济总量千亿元的新起点,历城区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年度节能减排降碳等约束性指标。

2020年,历城区将围绕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贯彻落实中央《黄河纲要》,服从服务省市发展大局,主动融入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发展动力格局,统筹生态综合治理和产业体系发展,推动建设“知本黄河”“动力黄河”“生态黄河”“人文黄河”“数字黄河”,打造沿黄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目前,历城区共梳理黄河战略重点项目410个,总投资67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6亿元。同时,历城区还将打造5A级国家黄河体育主题公园,申报以智能体育产业为特色的国家体育经济发展试验区,打造全域河湖风景带。同时,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建设综合性文化馆群和生态湿地公园,以“一廊(鹊华视廊)、两曲(黄河九曲和十曲)、三桥(黄河公路大桥、石济客专大桥、凤凰路大桥)”为核心景观,塑造“依水、背绿、望山”的生态格局。此外,强化黄河流域数据中心节点和网络化布局建设,争取黄河超算中心落户,推广“互联网+生态环保”综合应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培育“互联网+”“智慧+”等新型业态,助力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构建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围绕济南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以自贸试验区为主阵地,把全区范围作为自贸区协同发展区域,抢抓RCEP协定成功签署有利机遇,以贸易便利化、融资便利化为中心,整合维尔康口岸、中欧班列、董家铁路货运枢纽、小清河码头等资源要素,积极引入济南海关、中日韩经济研究院、山东自贸区研究院、跨境电商协会落户,加快建设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一带一路”枢纽城市供应链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同时,积极争取董家货运场站成为海关内陆港,实现铁海联运,拉动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科创引领

建设“洪楼科学城”

科技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已经成为影响、改变甚至决定发展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2021年,历城区将聚焦“科创历城”建设,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统筹搭建创新平台,加快完善创投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突出科技成果转化。依托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科技研发、创新转化和配套服务龙头项目,提升“东强”科创实力。以“山大系”品牌为标杆,深化校企合作,推动驻区高校组建更多技术转移转化机构,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发挥中科院空天信息齐鲁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研发平台战略支点作用,用好各类双创载体、基金和风投等平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形成“科技+人才+平台+产业+资本”一体发展格局。健全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服务监管等体制机制,建设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生产性服务业载体、2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生态环境。

推动校地联动发展。坚持“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抢抓“中优”发展机遇,加快老城有机更新,实现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聚焦服务山东大学120周年校庆,以“科创阳台、公园城市”为主题愿景,精心规划设计,改造提升环境,通过聚集100家科研机构、100家图书馆、多家音乐厅艺术厅、300个共享会议室,打造济南“最有营养”的科学家会客厅,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洪楼科学城”。以经十东路、旅游路为轴线,引进更多国内外知名院校、技术研发中心,形成开放创新生态系统与产教融合集聚区。在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山东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周边实施业态更新、品质提升,鼓励教师、学生和科研团队在历城创新创业,建设“环大学一公里创新创业生态圈”。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培育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5家,实现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长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到70%以上。新增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10家,引进市外投资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引进高层次人才500名以上。

工业强区

提升“东强”产业能级

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聚焦“智造历城”建设,历城区将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链长制”,提升“东强”产业能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加快工业强区建设。咬定工业发展不放松,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提升工业经济主导地位,重塑历城工业新辉煌。继续实施工业投资倍增三年计划,工业投资增长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围绕医药制造、中医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化妆品等领域,产研一体、集聚发展。继续支持齐鲁制药做大做强,全力扶持漱玉平民上市和宏济堂产业升级;积极引进疫苗、创新药生产龙头企业,加快落地国药医疗器械等总部企业和国健医药等研发企业;加快中医药国际科技园、临港创新药生产基地、弘业生物产业园等重点医药园区建设。

智能制造产业,加快济南人工智能谷、独角兽谷和晶川芯片、帝森克罗德智能电力装备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全市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发挥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算法和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算力优势,依托海尔海纳云、阿里云计算等龙头企业,推进数据、场景、平台落地;加快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超算云中心和全省数据存储中心建设。高端装备产业,主攻轨道交通、卫星及应用、汽车制造、飞机维保、电力、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建设华北高端装备总部基地、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园、小鸭产业园等项目。

加速临港开发区建设,大力推进其与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带动工业北路—省道102线新实体经济廊道加快建设。加速推进济南国际内陆港建设,依托齐鲁物流信息交易结算中心,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和智慧物流,拓展现有欧亚班列业务,打造公路、铁路、空港、水港“四港合一”的内陆港核心区,建设现代物流和高端产业集聚区。

坚持项目为王,组织实施好年度计划投资1005亿元的196个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年度投资469亿元的79个产业项目。

城市提升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聚焦“文化历城”建设,打造“文化历城”品牌。挖掘“二安故里、甲骨文卜辞”等文化遗产,策划闵子骞文化节,推进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历城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推动融创文旅城开门纳客,建设智慧文旅云平台、胶济1904环联火车夜市等项目,打造济南旅游新地标。加快德云文化广场建设,推动唐王古屯、东泉古村、云台山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同时,聚焦“品质历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保障济枣高铁、济潍高速、济南至高青高速、黄河大桥改扩建、轨道交通4号线、凤凰路北延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滩九路、电厂北路、济钢新村中路、蟠龙路等40条市政道路建设,整治提升1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和42公里农村公路。

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全力推进洪北社区、宸宇花园等9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40万平方米既有住宅节能改造,稳步推进加装电梯工作。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探索开发洪楼广场地下空间,打造集购物、休闲、科技为一体的立体长廊。新建一批公共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增设便民中心、集贸市场,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商圈。

下足“绣花”功夫,强化精细管理,不断优化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突出黄河生态保护,加强沿黄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高标准实施13.4公里黄河堤防绿化提升工程,建设集防洪护岸、水源涵养、生物栖息于一体的沿黄生态风貌带和绿色通道。强化大气污染源头防控,建设白泉湿地公园,全面完成小清河、巨野河、刘公河、土河、杨家河综合治理。实施华龙路、华信路、山大南路等绿化提升工程,打造春晖路、温梁路等14条绿化特色道路,新建济钢森林公园、虞山郊野公园等各类公园43处,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坚持民生为本,让人民共享“四个历城”建设的发展成果。2021年为民办成10件实事,包括建成启用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启用彩石高中,新建16所中小学幼儿园等。

①站在GDP千亿元新起点,历城区向省会东部现代化强区奋力起步

②博科国际生命科学创新中心

③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④空天信息科技馆

⑤融创文旅城

⑥突出“四个历城”建设,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新闻推荐

麒麟之乡话麒麟

刘富轩“麒麟入围第二轮中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消息如春风吹拂神州大地,智者加额,仁者点赞。麒麟不是古人凭空的杜撰...

巨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巨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