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广民:传承二郎拳,桃李遍天下

牡丹晚报 2018-10-25 10:38 大字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 欣

有这么一个武林世家,上至76岁的老人,下至11岁的孩童,每个人都对武术痴迷。而且,他们还担负着传承、守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郎拳的重任,这就是耿广民一家。

昨日,在位于巨野县龙堌镇耿庄村的巨野精英武术学校,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了76岁的耿广民及其三世同堂的子孙。他还兼任巨野县龙堌镇耿庄村党支部书记。

8岁习武,两万五千天不曾间断

“习武、练武,我弄了一辈子,每天不练上个把小时,就浑身不舒服、不自在。”谈起习武,昨日,在位于巨野县龙堌镇耿庄村的巨野精英武术学校,76岁的校长耿广民感触颇深。

耿广民的父亲耿福寅是远近闻名的武术大师,身怀武术绝技——二郎拳,曾在1928年获得全国武术擂台赛冠军。

二郎拳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拳术,而是包括刀枪棍拐等各种器械的武术流派。二郎拳不仅能击敌防身,更能健身养生,打起来非常好看,有“大红拳的长衣裳,二郎拳的光脊梁”之说。

耿广民从小就跟随父亲跑场子,正是从小的耳染目濡,对武术产生了极大兴趣。

自1950年8岁那年初春的一个清晨“练着玩”开始,耿广民就与二郎拳结下了不可分割的一世情缘,在时至今日的两万五千余个日夜中,研习、传承武术成为他毕生的“事业”。

父亲去世后,耿广民接过父亲的教鞭,开始了跑场子教武术的生活。

从跑江湖到办武校,突破家族式传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我跑场最多的时期,去过菏泽市各县区和周边各省市,像郓城、鄄城、单县,及河南、河北等地。”说起当年跑场的经历,耿广民满满的怀念,“有时候经常傍晚或夜里接到郓城的通知,我就和徒弟一起,骑5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郓城。只要去教拳,我就全身充满了力气,一点儿也不感觉苦。”

随着跑场经验的积累,耿广民渐渐对父亲这种跑场子教武术的方法产生了想法。

“跑场很麻烦,路上耗时间,学员学习效果也不好。”耿广民说,他因此萌生了开办武术学校的想法。

随后,在跑场教人学武的同时,耿广民有意识地学习别人开办武校的经验。

开办武术学校,在现在看来很平常,但是,对当时的耿广民来说,却是一次大胆的变革。究竟能不能成功,他心里没底。

武校雏形初现,看到前来学武者并未减少,耿广民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校知名度越来越大,前来学武者也越来越多。

1985年,耿广民正式成立巨野精英武术学校。

当时,社会上流行学武热,大批学生赶来学习武术,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学员最多达到1200余人。

世界冠军从这里走出,武者输出遍天下

从只教授武术到文武兼授,耿广民的武校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

为适应变革,上世纪九十年代,耿广民在身揣仅1000元钱、东拼西借边凑边动工的情形下,开建了该校第一座两层教学楼。加上今年年初刚建成的另一所四层高标准教学楼,和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演武房,时至今日,耿广民仍欠外债近80余万元。

“从最初每人每月3元钱的收费标准,到后来的50元,如今因文化课增加到600元,武校从没依靠学生挣钱。教授爱武的孩子学武、懂武、弘扬武术是我毕生的追求。”耿广民说。

通过精心改造,武校的竞技武术教学水平大幅提高,为培养更多武术人才,耿广民投入大量的精力。在生活上,他对待学员和蔼可亲,在学武方面却比较严厉。当时,很多外地的孩子来学武,提起耿广民既怕又爱,在心中都把他当成慈父尊敬。

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外国武术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白俄罗斯人巴沙目前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听说耿广民武艺高强就慕名而来。

耿广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武术传承下去,让二郎拳发扬光大。

30多年来,耿广民启蒙培养弟子2000余人,有曾斩获北京奥运会以及世锦赛、亚运会等各项武术冠军的耿晓灵,也有已是广州武术队总教练的颜炳勋等。

武者宏愿:“生命不息,传承不止!”

二郎拳已经300多年,在我国传统武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优秀拳种之一。

巨野境内群众习武成风,武林流派众多,二郎拳是流传较广的流派之一。清末民初,二郎拳达到鼎盛,代表人物是耿庄村民耿福寅。

如今,在耿广民家,每个人都学习武术、学习二郎拳。

耿广民的三个儿子都从事武术教育,大儿子耿海伦于2007年在日照开办日照精武馆,二儿子耿海军在巨野精英武校跟随父亲教武术,三儿子在巨野县开设武术学校。耿广民的孙子耿杰杰从特种部队退伍后,舍去安置的工作,毅然回到武校,教授现代搏击武术和传统武术套路。就连耿广民11岁的小孙子也都一起跟着练习武术,武林世家名副其实。

“父亲一辈子都在给我讲,一定要将二郎拳传承下去。老人家在六十六大寿时许下宏愿,告诫家族人,二郎拳一定要在子孙后代中传承,要做到家族成员生命不息、传承不止。”耿广民说。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