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实现山清水秀,他们在行动

济南日报 2018-02-05 14:05 大字

污水处理后可养锦鲤。(黄智义 摄)

“推窗见绿”将在市中区成为常态。(匡松 摄)

槐荫绽放生态宜居魅力——小清河湿地。

2月1日,长清工业企业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开始。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正进行空气数据收集。高新严查雨污混排 提升治污能力

本报讯(记者 黄智义)在全市2017年度环境改善与污染物减排考核中,高新区荣获水环境质量改善一等奖。在过去的一年里,高新区严查雨污混排,并通过升级改造提升治污能力。

2017年,高新区督促中科成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完成第三期工程建设验收,将处理污水能力由之前的每天3万吨提升到每天6万吨,治污能力提高一倍,高新区中心区的生活污水全部汇集于此处,均能得到净化处理。另外,高新区还对青啤配套污水处理站污染防治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并督促东区街道办事处完成了孙村安置小区、鸡山等四处截污工程。

高新区加大对19家市控重点涉水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组织8家污水处理厂(站)召开了加强污水处理厂(站)运营工作推进会议,督促2家重点排污单位完成水自动监控设备安装(更新),对26家纳管企业污水预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开展排查,对西巨野河、东巨野河西支沟和巨野河沿线进行专项巡查,对新发现的10处雨污混排情况移交街道办事处进行落实解决。污水得到控制,高新区又组织对武将山水源地和南水北调输水干线周边进行巡查,做好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

历下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区

今年,历下区将把保护生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着力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区。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实施源头治理。主要是发挥节能资金的引导作用,历下将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和装配式建筑应用,完成15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8000户居民的双气改造。同时,推动垃圾分类试点和再生水循环利用。

突出重点环境问题,抓好污染防治。历下区将扎实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全区环境“家底”。在此基础上,突出“治气”和“治水”两个方面,持续抓好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和渣土运输管理,做好餐饮油烟整治,打好治霾攻坚战;落实好河长制要求,对南圩子壕沟、羊头峪西沟等7条河道实施综合整治,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完善城市“绿色屏障”,拓展生态空间。历下区还将大力实施山体公园建设和道路绿化景观改造,着力提升城区绿化美化品质,努力扮靓城市形象。 (本报记者 黄佳杰)

市中新建续建7座山体公园

本报讯(记者 刘阳 通讯员 宋洪慧)建设84处口袋公园、城管综合考评稳居全市第一、成为全市山体公园最多的县区……2017年,市中区“环境品质更美”日益彰显。2018年,市中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争取让居民“转角口袋公园见”“推开窗户见青山”成为常态。

让生态环境优势成为“品质市中”特色竞争力。秉持这样的理念,市中区将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狠抓扬尘污染治理,加大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力度,不断提升辖区空气质量。实施碧水工程,聚焦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大力实施陡沟河等河道生态整治,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按照“平、亮、绿、美、净、齐”六字标准,突出抓好市容市貌治理、“三高”沿线整治,在治脏治乱上出实招,不断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品质。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玉符河沿线村庄连片治理,积极推进12个村标准化建设,确保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100%。

如何让居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市中区将实施青山工程,新建、续建白马山、小东山等7座山体公园,对凤凰山等山体进行绿化提升,不断增强城市“绿肺”功能,打造60处以上的“口袋公园”,努力实现青山常在、清水常流、空气常新。

槐荫加强对湿地片区生态资源开发

今年,槐荫区确定了以培育“五大主导产业”为有力支撑,以建设“四个槐荫”为发展目标,以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为引爆点的“541”工作主线。其中建设生态宜居槐荫正是“四个槐荫”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槐荫区已实现全区349条道路、1141.8万平方米全天保洁、不留死角;加大了济西湿地出入口、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环境治理力度,整治线路达19公里;投入7580万元实施春季绿化、道路绿化美化和山体公园建设,先后建成丁字山等3处山体公园,新增绿地面积90.8万平方米,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生态优势的不断累积让槐荫区的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已形成集高端演艺、文化创意、商贸休闲、自然观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民俗游起步良好,农业特色产业园、黄河大坝银杏林年接待游客达25万人次,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接待游客超过610万人次,境外游客达3.2万人次,星级酒店营业总收入超过13亿元,实现旅游消费81.3亿元,增长14.5%,槐荫区文化旅游产业正在实现从无到有和高点起步的历史性跨越。

新的一年里,全区以产城融合、提升功能为出发点,统筹谋划、科学规划城区建设,协调推进“老城区、西客站片区、槐荫工业园区、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济西湿地”五大功能片区全面发展,提高槐荫区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同时,进一步优化城区发展布局,湿地生态片区注重保护和开发生态资源,合理利用黄河、小清河、玉符河、腊山河、玉清湖、湿地等自然优势,打造省会绿色休闲乐园。 (本报记者 张龙)长清开展整治行动绷紧“环保弦”

从2月1日起,长清区环保局按照全市统一安排开展了工业企业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此次行动将持续10天。该行动将方向重点对准工业企业堆场扬尘污染防治;持续排查各类低空排烟设施和“散乱污”企业;严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加强对蓝绿名单企业监管力度;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这意味着春节前,部分工业企业想趁着节前放松“环保弦”的侥幸心理将落空,它们即将面对新一轮严查。

这些环保工作专项行动的整治效果往往非常明显。正是在这些行动的作用下,去年8月底,长清区提前两个月完成65台35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和5台35吨以

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系列整治行动还发挥着宣传引导的作用。部分环保意识比较高的

企业能从不断收紧

的环保政策中感到

环保任务的紧迫

性,能自觉、主动地

完成自身整治。比

如,平安集团为适

应当前环保形势,响应政府号召,降

底污染排放,力保一片蓝天。在2016年底投资400余万元对原燃煤锅炉淘汰,并新上一台15吨燃气锅炉。

(本报记者 邵明红)

平阴找准污染源“对症施治”

空气优良天数比2016年增加33天,重污染以上天数同比减少21天,这是2017年平阴县蓝天保卫战交出的成绩单。一增一减间,“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渐渐回到群众身边。

虽然改善明显,但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利用当前正处在污染高发期的契机,为全面分析全县大气污染原因,分清污染来源和责任,有针对性地开展空气质量改善工作,去年11月,平阴县环保局聘请国内最知名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实施“大气污染成因综合分析项目”。

该项目通过大气移动监测平台、微站点监测等现场观测手段,结合全县及周边污染源数据、污染排放源清单、气象和地形等相关资料,通过模型超算等技术,说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形成机

理,并以此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下一步空气质量

改善。

目前,前期数据资料的收集工作基本完成;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3D可视激光雷达、大气移动监测平台等现场观测设备已完成阶段性监测任务;空气监测微观站点已完成选址进入安装阶段。整个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预计历时4个月,计划在今年4月拿出分析报告,为“对症施治”提供数据支撑。

(本报记者 冯经伟)

济阳

今年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

为加快省级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步伐,逐步解决生态环境欠账,今年济阳将突出实施十项生态工程。

这十大工程是:一是空气质量监测工程。加快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设施建设,新建镇级检测网点7个,城区16个社区及建筑施工工地实现空气质量监测点全覆盖、全联网、全监控。二是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新增日均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三是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新建分布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站3处,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四是大寺河整治工程。实施大寺河下游段综合治理,修复河道生态功能,提升河道景观效果。五是畜禽污染防治工程。建成启用标准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新建储粪场、沉淀池30个以上,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六是环卫设施工程。迁建县垃圾转运站,新建粪便处理厂、济阳街道垃圾转运站,改造太平、垛石垃圾转运站,同步启动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七是绿化提升工程。完成新元河整治工程,启动银河路绿化规划设计,城区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八是绿色通道工程。继续提升国道220线绿化带,规划设计并实施济东高速绿色通道建设。九是清洁热源工程。开工建设华能生物质热电厂,完成兴阳热源厂两台35吨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十是燃煤替代工程。持续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冬季清洁取暖,铺设燃气管道40公里以上。(本报记者 王宝静)

商河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程

“40万亩林海郁郁葱葱,上百条河流碧波荡漾。”北纬37度的商河,四季皆风景,无愧于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县的招牌。近年来,商河围绕“生态立县”这一发展理念,将“生态”理念融入到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壮大生态经济,发展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商河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直以来,商河经济开发区都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天然气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等优势招商选资,重点吸引环保节能类项目落户,大力发展环保节能材料及装备产业。2014年12月4日,商河县经济开发区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火炬济南环保节能材料与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作为以环保节能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商河县经济开发区成为省内唯一。目前,该基地内共有相关企业25家、配套企业40余家,形成了环保节能产品、环保装备制造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环保节能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商河县最具创新活力、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

为壮大环保节能产业发展,商河县每年还拿出500万元设立环保节能材料与装备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环保节能材料与装备企业技术创新和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积极构建创业辅导平台、人才服务平台、市场服务平台和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本报记者 王宝静)

新闻推荐

菏泽高速形成“米”字型主框架枣菏高速完成年初任务目标;东新高速年底前山东境内具备通车条件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赵德高)昨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今年以来,菏泽市交通运输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目前,枣菏高速公路菏泽段已顺利完成市政府年初确...

巨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巨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