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村民家门口巨野365处扶贫车间带动15000人就业
本报讯(记者武占民)“以前,我都是出去打工,在外面赚不到多少钱,家里孩子也没人管。自从扶贫车间建起来后,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有了份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日前,巨野县田庄镇南隅村村民李玉收高兴地告诉记者。
南隅村有2800多口人,人多地少是这个村的特点。由于村里没有产业基础,村民大多在外打工。今年4月份,村里建设了一处扶贫车间,并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引进了一家服装加工厂,为村民家门口就业创造了岗位。
巨野县不断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村民家门口,在解决贫困户就近就业增收的同时,也为只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的留守妇女提供就业机会。
家住万丰镇前张庄村的孔丽丽,在村里的永恒达服装加工厂扶贫车间上班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由于工作努力,她被升职成为了生产主管,工资也上涨了500多元。
万丰镇明尊服装加工厂,数十名女工正在认真工作。她们的工资一点也不比城里上班族少。“现在明尊服装加工厂主要以加工针织服装为主,出口日本、美国,订单也比较多。在咱们家乡创办工厂,吸纳周边的劳动力大概有50多人,工资平均在2300-2800元左右。”厂长姚树强说。
既当“红娘”,又送“嫁妆”,越来越多的扶贫车间惠及到了贫困户、困难村民。在田庄镇东隅村,建卡贫困户刘雪莲正忙着赶制一批来自日本的订单。这间不足60平方米的房间内还有6名和她一样的贫困户。而新的扶贫车间马上就建成,更多的贫困户就可以搬入新车间务工。“一天三四十块钱。在这里干挺好的,时间很自由,离家还近,接送孩子也不影响。”刘雪莲说。
太平镇潘庄村村民潘跃令十几年前就做起了农资销售生意。去年,他利用扶贫资金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建起了手链、毛衣加工厂。由于工厂从事来料加工,很多环节需要手工操作,人力需求量大,潘跃令就把全村有劳动能力的闲散人员纳入工厂。
麒麟镇的香华皮革厂主要是给青岛一家出口企业做来料初加工,很多环节需要手工操作,人力需求量大。在家乡建厂,人力成本比青岛低许多,企业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盈利。“扶贫车间就有工人一百多人。”香华皮革厂负责人张居正说。
据了解,目前,巨野县扶贫车间达到365处,涉及服装、箱包、手工艺品、绘画等26个产业门类,带动15000余人就业,其中大多为留守妇女。依托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县里积极宣传就业创业政策,举办各种培训班180期,免费技能培训6500人次,举办专场招聘会13次,在提高留守妇女就业水平的同时,也为贫困家庭提供了增收渠道。
新闻推荐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淑娅韩波“2013年,我放弃稳定的工作开始创业,当时真的是一切从零起步,从无到现在的成绩,很艰难,但我做到了。”巨野县华森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振兴笑着说,现在他的网店年营业...
巨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巨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