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养薄葬真孝道 丧事简办成风尚 菏泽巨野丧事取消“二次装棺”,推行“一碗菜”
巨野县董官屯镇舒王庄村丧事推行“一碗菜”。本报记者李德领摄今年9月初,菏泽市巨野县营里镇万福村一郭姓老人去世,出殡时“四方桌”代替了棺木,本来需要30多人抬棺木,现在2人抬着“四方桌”就可以,吃饭一人一碗菜,整个丧事仅花费了5000余元。巨野县实施移风易俗,丧事简办,从去年8月开始实施丧事一碗菜。今年又取消了“二次装棺”,同时取消孝布,控制响班、纸扎规模。群众观念由入土为安转为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繁重的人情债消失了,人情往来回归理性轨道。
本报记者李德领
不买棺材不修坟
可节省七八千元
姜村位于巨野县章缝镇东部,村庄总人口2190人。“村里的坟墓东一个、西一个,村庄被坟墓‘包围\’,村民们想选一块好地盖房都很难。”该村党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商海全说。
商海全是姜村公益骨灰堂建设的牵头人,在提出这项建议时,有个别村民不理解,主要是担心“以后子孙连个上坟的地方都没有”。但商海全给村民算了一笔账后,大家都同意了:除了不会占用有限的耕地外,建骨灰堂后,可以省去买棺材、修坟等费用,仅这一部分就可以节省七八千元,全村村民最终都签字同意。
取得村民的认同后,村两委多方筹资10万余元,在村东北口建起一栋占地约200平方米的村级骨灰堂,目前主房和院子围墙已完工,正在搞内部装饰和地面硬化、绿化,预计两三个月后就能投入使用了。以后村里有人过世,骨灰全部移放在此,无需再占用耕地。姜村人固守了千年的“入土为安”观念变了,植入了“厚养薄葬”的新风尚。
与姜村一样,为了破解“二次装棺”的难题,营里镇万福村也没少费了劲,“村里谁家老人年龄大或者身体不好,我们就会提前去做工作,不少老人倒是挺理解,但他们的家人会觉得不入土为安很没面子。”该村党支部书记田中国说,他们邀请村内德高望重的老人、党员等就破解“二次装棺”多次展开讨论,把问题拿到台面上说开。前段时间,该村一郭姓老人去世,这是该村实施破解“二次装棺”的首例,村委会及红白理事会多次找逝者家属做工作,最后老人去世时没有用棺材,而是选择用“四方桌”抬。“用棺材下葬时需要30多人抬,现改用小饭桌后,2个人就可以办成,先不计算棺材的成本,仅人力就省了很多。”田中国说。
推行“一碗菜”
少花一万块
吃饭浪费是丧事中最大的浪费,餐饮花费是丧事中最大的开支。虽然群众都心知肚明,怨声载道,但因为传统习惯观念的束缚而苦苦支撑。但目前巨野县634个行政村均已实现了“丧事一碗菜”,仅就餐费用这一项就省去万余元。
所谓“一碗菜”就是在办白事时,亲朋好友不摆成桌酒席,而是每人一碗大锅菜,丧事事主可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择肉多菜少或者菜多肉少,每碗菜成本约合5-8元,最高不过10元,一个村基本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减少了攀比之风。
麒麟镇后冯桥村一冯姓老人出殡时,葬礼严格按照村红白理事会要求举办,虽然没有器乐喧天的场面以及奢华的纸扎房屋、豪车、家电等,但葬礼依然在庄重严肃的氛围中进行。
该村党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冯勋宽介绍,自2016年全村宣布限制纸扎外,孝服用2元钱一个的黑纱和几毛钱一个的白花替代,以前繁琐的礼节和祭品也精简了。“以前来吊唁者中午都坐酒席吃饭,一摆几十桌,一桌十几个菜,加上烟酒,一桌就得三四百元。现在改为吃‘一碗菜\’,一桌10个人吃饭也就五六十块钱,烟是5元一盒的,烟放在托盘上,谁吸谁拿;一瓶酒不超过10元钱,吃饭时谁想喝谁喝一点。放在以往,一桩丧事怎么也得2万多元,这次这家事主仅3000多元就办完了,光吃‘一碗菜\’这事就为他家省下10000余元。”
牡丹区吴店镇赵某的奶奶三周年祭祀,他们原本计划待客60桌,还订了一班响器和纸活。该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得知后,及时上门向他们讲解移风易俗的好处,引导他们丧事简办,倡树新风。最终,赵某一家把响器班和纸活退掉,并将酒桌压减至10桌,从而节俭费用3万元左右。
新闻推荐
“危险,车底可能着火了!”12月7日,在327国道收费站执勤的巨野县交通运输局监察大队三中队队员,看到一辆由东往西行驶的货车车底不时蹦出火星,忙驱车直追并示意
“危险,车底可能着火了!”月7日,在国道收费站执勤的巨野县交通运输局监察大队三中队队员,看到一辆由东往西行驶的货车车底不时蹦出火星,忙驱车直追并示意驾驶员立即停车。看到执法人员拿着灭火器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