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保护环境 农民增收巨野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本报讯 (记者 武占民)巨野县麒麟镇六西村村民林洪涛的地里,一辆秸秆打包机将地里的秸秆打成一个个包。“拉到电厂里,1斤能卖1毛钱,一亩地里的秸秆大约能卖100多块钱。”林洪涛说。
今年,巨野县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在做好秸秆禁烧的同时,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通过实行秸秆还田、秸秆打捆回收利用等多种形式,拓宽秸秆开发利用的途径,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从不敢烧变为不愿烧,最大限度地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不仅不用花钱粉碎秸秆,还可以卖钱。”一提到这个,六西村村民严华就高兴得合不拢嘴,“可别小看这1毛钱1斤的秸秆,它的价值在老百姓眼中可是很可观的。”
严华种了十多亩玉米,秸秆用打捆机直接打好捆,拉到电厂卖掉,这十多亩玉米就增加了1000多元钱的收入。
据了解,玉米收获期间,国能巨野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收购玉米秸秆10000吨,带动约500户农民参加收运体系,可为当地农民带来约200万元的额外收入。
县里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让有条件的村、户、养殖企业进行秸秆回收加工、氨化青贮。各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通过设立秸秆收购点等措施,为农民增收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效益。
在田庄镇大宁庄村,一辆秸秆粉碎机正把玉米秸秆碾碎在地里。粉碎机经过后,玉米秆全部粉碎铺在地上,足足有4厘米。
村民张学友今年种的十多亩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部还田。他告诉记者,秸秆还田后每亩地可以少上20到30斤化肥,土地还不板结。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秸秆还田以其多方共赢的特点备受欢迎。秸秆粉碎后是很好的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并且可以大大减少老百姓的秋收时间,不用再砍玉米秆,解决了焚烧玉米秆的问题,省时、省力又省心。
县农机局管理科科长李林说,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通过近几年推广,老百姓已认可,秸秆还田,增强地力,可减少施肥30%。秸秆还田后秸秆不能焚烧,减少大气污染,有益于环保。
据了解,巨野县把推广“秸秆禁烧、综合利用”作为农业生产重要工作来抓,共完成秸秆还田面积60万亩,组织回收利用15万亩,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75%。
新闻推荐
巨野讯(通讯员谢新华)11月21日,市委宣讲团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报告会在巨野县举行。市委宣讲团成员、市纪委派驻第七纪检组组长成洪雷做专题辅导报告。巨野县四大班子在家领导、各镇区办、县直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