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妇培养出两名高学历儿子
□本报记者 长天 朱 静
孟玉凤,巨野县柳林镇清河村人,1957年出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而这位几乎没有高等学历的母亲,却教出了两位考入名校的 “争气”儿子。大儿子解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二儿子解扬则是航空航天研究院硕士。两个孩子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都是孟玉凤悉心培养的结果。
大儿子解克,1984年2月出生,200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多次在美国航天局有关报刊上发表文章,前段时间又收到美国航天局的邀请,到美国搞学术交流。二儿子解扬,1987年6月出生,2001年考入菏泽一中,现在正在中国航空航天院攻读硕士生。
转变教育方式收到奇效
5月7日,牡丹晚报记者驱车来到巨野县柳林镇清河村。
“其实两个孩子在小学时功课都不好,我和孩子的爸爸也非常着急。”孟玉凤告诉记者,两人商议良久后,订出一套自认为有效的办法来管教孩子,坚信“棍棒之下出高徒”,对孩子实行“高压”教育,严字当头,棍棒开路。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克克(大儿子)上四年级的时候,考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他爸爸打孩子的时候,你知道我心里多难受不?”说着孟玉凤差点掉出泪来,“但是玉不琢不成器,我只能忍着。”
事与愿违,暴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孩子的成绩仍然很不理想。“我和他爸爸静下心认真反思后,才明白了教育孩子要有耐心,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否则欲速则不达。”孟玉凤告诉记者。
从此,她在生活上更加关心孩子,在人格上更加尊重孩子,敞开心扉和孩子们谈心,做孩子的朋友。这样一来,既沟通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又消除了孩子的心理障碍,使孩子的学习激情得到充分展示,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
塑造品格,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和他的性格或多或少都有相应的关系,孟玉凤两口子从小就教育孩子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一种坚忍不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要让孩子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冷静下来,注重分析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父母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斥责、讽刺和冷落孩子。
2001年4月中旬,解扬作为班里的文艺委员,学校要他参加县里举行的文艺比赛,当时面对毕业升学的压力,解扬犹豫不决,想打退堂鼓。她知道后,鼓励孩子面对困难,战胜自我。经过开展和劝解,解扬最后决定选择挑战。在紧张迎接中考的日子里,解扬白天坚持照常上课,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抽出空来背台词、做手势,模仿得绘声绘色。一直坚持了半个多月,这对一个面对升学压力的孩子来说,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当年,解扬以648分的好成绩考入了菏泽一中。
“当时玉凤作出这个决定时,我是全力支持。避开困难,遇事就退是不可取的,给孩子施施压、加加担子,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孩子的父亲解德振告诉记者,“玉凤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心血真是太多太多了。”
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
“小时候,解克总能搞一些小发明。拿个破旧的小发动机,弄个小螺旋桨,支个小木板,不一会一个能在水上‘航行\’的小船就出现了。当时他的技术我们这些同龄人都很羡慕。”一位解克儿时玩伴告诉记者。
除了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外,孟玉凤两口子还非常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
“在小学的时候,就让他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到乡镇书店去看书,让孩子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对什么感兴趣就看什么。虽然家里穷,但是还给孩子们订了不少报刊和杂志,用来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孟玉凤告诉记者。据了解,解克的这种动手能力便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
“为了活跃孩子的思维,拓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参与家务事,家里的“大事”都与孩子商量,鼓励他们发表意见和看法,提高孩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孟玉凤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母、蒿、漆、平、处、芦……这些罕见姓氏,你听说过吗?巨野县太平镇92个姓氏中10余个都很罕见
本报讯(通讯员 孔祥铭刘谓磊) 母、蒿、漆、平、处、芦……这些姓氏你听说过吗?退休后的巨野县政府原副县长张凤云 (祖籍巨野县太平镇),经过长时间调查了解,整理了巨野县太平镇的92个姓氏,其中罕见姓氏有1...
巨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巨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