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亲、上货、进编辑部……姜淑梅来老家了
本报记者 姜培军
母女俩游览家乡
与老乡聊天“上货”
参加菏泽春晚
继《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出版后,文坛“传奇奶奶”姜淑梅第三本书将于年内与读者见面。近日,她在女儿的陪同下参加菏泽春晚、省亲、“上货”。2月12日,记者采访了即将返回黑龙江的姜淑梅及其女儿张爱玲。
文坛“传奇奶奶”来到编辑部
“欢迎您老人家,我是您的‘粉丝\’,您写的书我都拜读了。”2月12日下午,一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来到本报编辑部,本报总编辑潘若松急忙上前握住她的手。
一头雪白的头发,黑大衣、红围巾,“菏普”里带着些东北味儿,记者面前的老人就是文坛“传奇奶奶”姜淑梅。
姜淑梅说此次回家乡,自己有三项任务:一是参加菏泽春晚,二是看看家乡的亲友,三是 街头巷尾去“上货”。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太多文化的姜淑梅挖掘素材时,不说采访、采风,而借用东北话“上货”。继《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出版后,姜淑梅开始了第三本书的写作。“共写了10余万字,已经交送出版社,今天刚听说出版社出版选题已经通过,计划七八月份与读者见面。”姜淑梅的女儿张爱玲说,“这本书有乡村纪事,也有传说故事,书名暂定为《听人说》。”“写新书没东西了所以我天天来‘上货\’,好货留着孬货不要。”一旁的姜淑梅接过话茬,目前她已经开始了第四本书的写作。据张爱玲说,这本书以家族史为主。
受本报邀请,姜淑梅将于春节后与本报联合搞一次签名售书活动,并给本报小记者和广大市民做一次讲座,讲述自己的写作故事。
写小说不能“烫别人剩饭”
“听说啥稀罕事不?给俺唠唠!”
“家里有老人不,家里老人有啥故事不?”
近一周来,在巨野县董官屯镇及附近农村,在菏泽的大街小巷,姜淑梅见人便请求讲故事。
“噢,您就是那个写书的老太太!”2月12日下午,在菏泽市太原路、中山路交叉口,听记者介绍说眼前的老太太就是文坛“传奇奶奶”姜淑梅,几名市民围住她聊个不停。
“当了一辈子文盲,老了老了却像辣椒一样红起来。”也许是受家乡人热情的感染,姜淑梅幽默地说。她曾经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乳名叫 “四妮”,结婚后叫“福春家的”,有孩子后叫“来顺他娘”,当家属工时叫“老张家的”。她60岁以前是个文盲,76岁出书成为作家,这样的经历让姜淑梅着实火了一把,有人将其称为文坛“传奇奶奶”。
“写小说不能 ‘烫别人剩饭\’,凡是别人写过的东西我不写。”采访中,姜淑梅说。她的女儿张爱玲说,母亲每写出一篇故事,自己就上网进行查阅,凡是已经公开刊发过的故事就不再选入书中。阅读过《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这两部作品的读者都知道,两部书的内容全部是带着体温的“菏泽记忆”,语言也是地地道道的菏泽话。
自2012年6月开始,姜淑梅写一篇,张爱玲帮她敲一篇,然后贴到博客上。后来,这些作品分别刊载于 《读库1302》、《读库1304》,引起读者和网友的热烈反响,被称为:“每个字都钉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2013年10月结集出版,书名定为《乱时候,穷时候》。这本书,讲述了近百年来作者亲身经历的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乱穷时代”。她讲故事不渲染不批判,只原原本本讲出来。一个个令人动容乃至悚然的故事,姜淑梅写起来却像奶奶给孙子讲故事的语气。有读者说,“我很讨厌老师整天让小学生抄写背诵的那些所谓的 ‘好词好句\’,姜淑梅的作品正好可以作范文,让四年级的儿子明白:好文章可以一个成语都没有!”《乱时候,穷时候》首期印数为1.4万册,此后一月加印一次,一连加印了五六次,这本书具体出版了多少册,姜淑梅说自己也说不清。
2014年8月,姜淑梅出版第二部作品《苦菜花,甘蔗芽》,这是《乱时候,穷时候》的姊妹篇。全书分为《老家女人》、《老家男人》、《百时屯》、《在东北》四部分,延续了第一部的写作风格,语言通俗凝练,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记录了作者亲身与闻的老百姓的故事。“如果说《乱时候,穷时候》写的是作者‘个人史\’的话,那么,《苦菜花,甘蔗芽》就是一部百时屯‘村庄史\’。”张爱玲这样评价这部作品,“风土人情、生活百态,也可以将其称为百时屯的 《清明上河图》。”
写作练就识人“火眼金睛”
“在火车上溜达一趟,我就知道谁有‘货\’谁没‘货\’。”在从黑龙江到菏泽的火车上,姜淑梅一刻也没有闲着,从火车的车头走到车尾,见人就聊。如今,通过几年的“上货”历练,他已经练就了识人的 “火眼金睛”。“有精神头的,见人不怯生的,能与人开口聊的,这样的人一般都有‘货\’。”姜淑梅认真地对记者讲述自己的“上货经”。
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 “文盲老太太”接连出书,是不是由身为作家的女儿“操刀”的?在《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接连出版后,不少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采访中,张爱玲主动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做了认真的回答。“我母亲的作品就像一件尘封多年的瓷器,我的工作就是把上面的灰尘小心翼翼地拭去,恢复它本来的神采,而不是在上面刻字盖章。在修改母亲作品的过程中,我力求‘原汁原味\’,保持作品原本的风貌。”张爱玲说,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是母亲“孕育”的,而自己只是“助产师”。
《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接连出版,经过媒体的报道,姜淑梅感受到了压力。《新京报》更是以《姜淑梅:只要活着,一年要出一本书》为题对她进行了报道。“我劝她,你不是专业的作家,写书就当玩儿,别太累着。她说我已经吹出去了,要一年出一本书。”张爱玲说。
“俺学了三样东西:唱歌、弹琴、写作。这三样东西都是让俺开心的玩具,俺最喜欢玩的还是写作。玩着玩着,天短了;玩着玩着,有奔头了;玩着玩着,心里亮堂了。现在又玩出稿费,玩出书,玩上瘾了,还得接着玩。”采访的最后,姜淑梅高兴地说。
2月12日晚上10时,姜淑梅在张爱玲的陪同下,坐上了返回黑龙江的火车。
2月13日8时许,张爱玲给记者发来短信:“好消息,《苦菜花,甘蔗芽》进入2014‘中国好书\’候选书目!”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冯 锴菏泽警方深夜突袭贩毒团伙自家院内种“大烟苗”被...
巨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巨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