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古村落“活”下来

牡丹晚报 2014-11-01 21:30 大字

本报记者 冯 锴

临窗远眺,李玉生感慨万千。祖宗留下的老房子,它们的未来该会怎样

失去主人的老房子,就如同这段枯木一样破败如果不加以保护,像这样的老房子随时都有损毁的可能房内的物品也已流传几百年,李玉生希望把它们保存下来

一个历史古代民间建筑群,就是一部厚重的史书。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存在数百年的老房子很难被现在年轻的后代接受,他们纷纷搬离;再加上大自然的久年侵蚀,人们又缺乏保护意识,前王庄村和付庙村不少房屋已经损毁,现存的也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伤痕累累。后续保护,刻不容缓。

不少老房子渐渐消失

“这间房子怎么塌了?上次来时还好好的……”10月29日,走进前王庄村王谢氏家的院子,看到一间偏房的房顶坍塌,陈红生和满常学连连叹息。

今年80岁的王谢氏已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了60多年,她告诉记者,刚嫁入王家时住的就是坍塌的偏房,主房由公公婆婆居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慢慢变老,终于熬到住主房。然而,孩子成家后,却看不上这“老态龙钟”的石头房子了,在村外盖了现代化的新房,这间偏房就闲置起来。前段时间一场大雨过后,房顶不堪重负塌了下来。

牡丹晚报记者在村里看到,多数老房子都已处于闲置状态,还有不少已经坍塌,原本四五米高的绕村寨墙不复存在,只有几段一人多高的断断续续的寨墙,寨门也已被拆除。原来的村中心街东侧是整齐的砖瓦房,水泥铺成的路面笔直干净,而西侧石头房参差不齐,青石板路面有些坎坷,一个小村仿佛被中心街分成了两个世界。

王道章老人有些伤感地说,老房子住着虽然冬暖夏凉,但不够宽敞明亮,只有住了一辈子的老人愿意住,年轻人都搬到了外面。随着老人的逐渐离世,没人住的老房子很快就会自然损坏。他担心,这些房子会随着他们的离世而渐渐消失。

老人的心愿

“政府能不能帮忙把房子修修?”29日,见到陪同记者采访的巨野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陈红生,付庙村64岁的李玉生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记者看到李玉生家里的房子主房墙壁上已出现很大的裂缝,东侧的配房因为坍塌已被一座当代的砖瓦房取代。李玉生说,这样的房子毁了就再也见不到了,他不想让祖宗留下的房子毁在自己手里。“我自己修不起,哪怕政府给补点,我自己拿点把屋子修好也行!”

陈红生表示,在文物普查时发现这两处古村落后,文物管理部门就已经开始对两处村落进行保护,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而随着被确定为省级传统村落,文物管理部门已开始启动对两处村落的保护、修葺工作,他们将聘请专业人员,制定一套完善的方案,并申请专项资金对古村落进行修缮。每到一户,陈红生都叮嘱主人要保持房屋原貌,损坏的地方很快就会有专业人员维修。

对于两个传统村落的未来,陈红生也充满信心。他说,随着相关部门的重视,村子会得到有效维护,将成为两处新的景点,结合附近的金山旅游区,对游客会有更大的吸引力。

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

前王庄村和付庙村入选首批省级传统村落,使其得以保存,让我们欣慰。

然而,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共有103个,菏泽仅占2席,而前两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单中没有菏泽的村庄,这多少又让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菏泽感觉尴尬。

专家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认识不到位、不普及,导致传统村落被破坏,一些颇具特色的传统村落达不到国家评定的标准。另外,随着大批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城市文化严重侵蚀乡村文化;严格保护耕地的宅基地政策,让部分有能力建房的农民选择拆旧建新,拆除了大量传统建筑。

因此,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刻不容缓。 

新闻推荐

点击放大点击放大吕子恒男岁巨野县麒麟镇杨官屯小学五

吕子恒,男,10岁,巨野县麒麟镇杨官屯小学五年级学生,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跟随爷爷奶奶生活。038鲁春雨,...

巨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巨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