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生实事 擦亮幸福底色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部按期完成
2月2日,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在济南开幕,省长李干杰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社会关注、民众关切的民生问题提出诸多新举措,送出分量十足的民生“大礼包”。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幸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实事工作,过去一年,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多方资源,扎实推进20项重点民生实事落地实施。截至去年12月底,20项重点民生实事、43个具体任务全部按期完成,其中16个有量化目标的任务全部超额完成,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烦心事操心事,很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
——民生工程推进跑出“加速度”
最近,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三合村村台上的村民们只要没事,就会走出家门、走上大街,挑一副春联、买几件年货,幸福的年味越来越浓。这样的日子,是饱受水患之苦的刘春明老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刘春明说:“这个冬天不太冷,是搬上村台以来最大的感受。”
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是惠及全省60万滩区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20项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截至去年底,黄河滩区27个外迁社区和28个新建村台基本完工,60万滩区群众陆续实现安居梦。
做细做实做好
——兜牢民生底线,托起稳稳幸福
在20项重点民生实事中,诸多事项指向困难群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在这个“非常时期”,山东对脱贫不稳定户和收入略高于省定扶贫标准的边缘户加大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困难群众,落实相关扶贫政策。
2020年疫情暴发后,山东迅速启动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400多万人次;持续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城乡低保、城乡特困、困难残疾人等九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提升22%以上;建成9所特困家庭儿童寄宿制“博爱学校”,失学辍学贫困儿童全部劝返复学。
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去年全省完成2.9万个行政村道路硬化任务,基本实现全省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给予“市场化+公益性”兜底帮扶,当年就业率达到94.4%;举办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免费送戏下乡9万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去年,我们把20项民生实事摆在财政保障的优先位置,全省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8914亿元,占比79.4%。”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
一项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倍感暖心、贴心,也为他们托起“稳稳的幸福”。
优化制度供给,强力改革攻坚
——“入园难”“看病贵”等民生难事明显纾解
1月27日下午2点,菏泽市定陶区半堤镇中心小学6年级3班学生家长侯艳红,看到捧着“三好学生”奖状走出校园的儿子,欣慰地笑了。搬进扩建的小学后,孩子上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直面“入园难”“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等困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山东优化制度供给,强力改革攻坚,全面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一大批民生难事明显纾解。
盯紧教育难题,全省去年投资19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72所,投入使用已建成学校230所,新增中小学学位57.87万个,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部消除,实现动态清零。
深化医保改革,山东首次“组团”开展39种药品和5类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其中,首批39个药品平均降价67.3%,最大降幅达到98.6%,每年节约费用17.9亿元;首批5类高值医用耗材拟中选价格平均下降66%,最高降幅达95.6%,山东是全国一次性采购规模最大,降幅最高的省份。
补齐民生短板,制度创新是根本。这一年,山东出台全省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规范性办法,解决了转移接续后待遇空档、缴费年限不互认的问题;制定优抚对象基本优待目录实施办法,明确了现役军人、残疾军人、退役军人等5类群体、153项优待目录清单;出台《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评估细则》,推进农村改厕“4+N”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机制建设;完善非法集资行政处置联动机制,建立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重点领域109万户机构进行实时监测……一项项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民生改革,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摘自《大众日报》张春晓 齐 静 刘一颖
新闻推荐
姓名单位郜玉华牡丹区委宣传部高婷婷牡丹区委宣传部李坤牡丹区教育和体育局侯艳伟牡丹区大黄集镇人民政府邵朋朋牡丹区小...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