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水窝子” 今朝变良田 鄄城县左营镇丁杨寺村旧址采访见闻

菏泽日报 2020-09-10 09:27 大字

近日,记者走进鄄城县左营镇丁杨寺村旧址,昔日房台高筑的小村落,如今已经被复垦成良田。放眼望去,238亩南瓜长势良好,即将上市。郁郁葱葱的南瓜叶间若隐若现地躺着大南瓜,似乎在和世人玩捉迷藏。

丁杨寺村与黄河近在咫尺,是出了名的“水窝子”,为防水患,村民家家户户“房台”高筑。2018年9月,在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下,丁杨寺村村民集体搬迁至左南社区,告别了与黄河为邻的日子。随后,丁杨寺村便被复垦成田地。

村民住上了新楼房,村庄复垦成良田,丁杨寺村民李玉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在高兴欣慰的同时,心中又有着一抹淡淡的乡愁。这里是他从小生长的地方,虽说村民们有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但是,这方土地毕竟承载了他太多的记忆。看着变成良田的村庄,李玉国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承包下这片土地“厚植”乡愁。

“当时我并不是心血来潮,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我想也一定可以‘育’出我们的事业。”李玉国说。

当李玉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儿时的伙伴时,没想到他们也有这样的念头,他们也想和李玉国一起留住“乡愁”。

人多力量大。李玉国他们共同出资,承包了村庄复垦而成的土地,并于2018年11月成立鄄城县冠腾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19年春天播种上了大豆。

“因为第一次大面积种植,没经验、没技术,大豆的收成并不好,算上人工费和各种开支,我们赔了将近20多万元。”李玉国说。

在总结失败原因时,大家一致认为缺少技术力量才导致了大豆的收成减少。但是,去哪里请农业方面的技术专家呢?正当李玉国他们几个一筹莫展的时候,李玉国的父亲发话了。

“我父亲是一位老教师,他让我们去找他的学生史庆华。”李玉国说。

史庆华毕业于浙江大学,获蔬菜学博士学位,现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他的老家也在丁杨寺村。当李玉国打通了史庆华的电话,告诉他缘由,史庆华便一口答应回老家给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不久,史庆华特意赶回老家,检测了土质后,他建议李玉国种植一个南瓜新品种“甜蜜一号”,这个品种耐贫瘠、抗病害,非常适合在复垦的土地上种植。南瓜口感绵甜,还是极好的保健食品,市场前景肯定错不了。

“南瓜不仅方便贮存,而且贮存时间长,一个成熟的南瓜放上三四个月都没问题,放的时间越长,绵甜度还越高。”李玉国说。

今年4月份,在史庆华的精心指导下,李玉国他们种下了“甜蜜一号”南瓜。在种植前期,需要大量人工覆膜种植和除草,南瓜结果后便不需人工可刻意打理。

从种到收,“甜蜜一号”南瓜的自然生长周期为160多天,整个生长过程不需要农药、化肥,所以,结出的南瓜绿色无公害,是纯天然食品。

“种植前期我们只用过一次有机肥,后期只要勤浇水就行了,种植起来很省事。”李玉国说。

说到给南瓜浇水,这也曾是李玉国他们最头疼的一件事了。丁杨寺村旧址地势高,虽然毗邻黄河,看似唾手可得的黄河水,却引不到田间地头。

“左营镇党委政府非常支持我们搞种植,专门给我们打了4口井,现在用上了滴灌,浇水很方便。”李玉国说。

徐福勤是丁杨寺村村民,看到李玉国他们几个在村旧址上种南瓜,便过来帮忙。徐福勤每天都会围着这238亩土地转上一圈,哪片地的南瓜最大、最多,哪片地的南瓜该浇水了,他都了如指掌。

徐福勤指着不远处对记者说:“我家以前就在那个位置,现在我们搬到新楼上去了,环境比以前大变样,以后的好日子还多着呢。”

李玉国告诉记者,南瓜的长势非常好,再过20天的时间就可以上市了,目前,他们已经联系到了客户,待南瓜成熟后,他们过来品尝,然后确定购买量。

“我敢保证,只要客户吃过我们的南瓜,肯定会大批量购买。”李玉国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刘永霞

新闻推荐

王琦一行来我县开展健康扶贫义诊

本报讯(记者许家正)8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一行到鄄城县彭楼镇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