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千余“老物件” 老村有个新“地标”

农村大众报 2019-08-23 14:16 大字

农村大众报鄄城讯(记者石鹏志通讯员房正)从鄄城县城西行三四公里,就是古泉街道白彦屯村。“乡村记忆馆就在村东北角,我带着你们去。”8月10日,记者刚进村口打听,一位正在树下纳凉的村民便热情地介绍。

白彦屯村的乡村记忆馆不大却精致,二层小楼古色古香,青砖院墙,木门斑驳。高高的门楣上,“乡村记忆”牌匾高挂在上。这就是吴华东和亲家郑杰一起花40万元建的乡村记忆馆。

走进小院,靠墙的木架上爬满了丝瓜、葫芦和金瓜秧,院落里摆放着各种石磨、陶器、农耕用具,楼下楼上摆满了各种家居摆件、斗升量具、老字画、生活用具等。

“现在有1000多件鄄城农村的各类传统老物件,建房的老青砖也是四处搜集回来的。”吴华东说。

每件老物件都有故事。“这是村里快70岁的徐俊莲大娘送来的一个升,她已经存放50多年了,是过去称量粮食用的,都是用实木制成,结实耐用,包含着很多民俗文化。”吴华东指着面前的斗和升介绍说,“过去民间计量的方法也很精确,而有些地主在借粮和收粮时,采用小斗出、大斗进的办法欺负农民。”

“犁、木耧、织布机、纺花机、太平车这些东西,以前谁家都离不了,现在早已没人用了。这些凝聚着老祖宗智慧和心血的东西,很多年轻人见都没见过。”吴华东说,他的亲家郑杰也是一位民俗摄影爱好者,在县城工作的他们都有很深的故乡情结,为建这个馆,两人付出了很大精力,

“乡村记忆馆都成了我们这个古老村落的新地标了,特别是过年的时候,返乡的村民和走亲戚的都要带着孩子来看看。”白彦屯村村主任叶春芒说。

新闻推荐

特色种植,助农增收致富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牛腾通讯员傅成银史华清)盛夏时节,草木葱茏,瓜果飘香。鄄城县什集镇昊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的...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