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琴书 毕生所愿 访山东琴书省级非遗传承人胡化山
胡化山演奏软弓京胡《抬花轿》“山东琴书曲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发源于我们菏泽,相传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它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土壤中,不仅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璀璨明珠,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近日,山东琴书省级非遗传承人胡化山告诉记者。
胡化山,1952年出生于鄄城县,山东琴书省级非遗传承人,琴筝清曲古乐社乐师。从艺55年来,他凭着对曲艺艺术的一腔热情,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文艺汇演,在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为菏泽争取了荣誉。
“从小,我们村里就有老艺人演唱山东琴书,他们打扬琴,我就在一旁学着打,他们演唱,我就在外面听,耳濡目染之下,乐器的曲子、过门和唱腔就被我悄悄装进了脑子里。”一天,村里的老艺人受邀到外村表演,听说打扬琴的老艺人病了,胡化山毛遂自荐请求参加。自此,胡化山加入他们的演出队伍,开始跟随老艺人学习扬琴、软弓京胡。12岁时,他又加入大队组织的山东琴书培训班,开始正式学习山东琴书。
13岁那年,胡化山放学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土窑厂,一阵莫名的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他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找去,看到一位老者正在那里弹奏古筝。“当时并不知道那就是古筝,听着如此奇妙的声音,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乐器,很想学。”结果,在大队组织的培训班上,胡化山再次与老者相遇,从那以后,这位民间艺人吴正超就成了胡化山的第一个古筝师傅。
经过培训学习后,胡化山加入大队宣传队,开始去往各个村子参加演出活动。渐渐地,软弓京胡、扬琴、坠琴、雷琴、古筝等各种乐器他都能信手拈来。
1974年,鄄城县曲艺队代表菏泽参加了山东省曲艺调研、全国曲艺调研。二十岁出头的胡化山第一次来到北京,登上了全国的大舞台。
1976年,菏泽地区曲艺队成立,胡化山担任业务队长一职,负责曲目建设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业务人员演唱和演奏水平快速提升。
1986年,原菏泽地区文化体制改革,菏泽地区曲艺队被解散,胡化山被分配到菏泽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工作。在工作期间,胡化山不仅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演出和艺术交流活动,而且为增进技艺,拜吉林省民族乐团古筝演奏家、山东古筝乐国家级传承人赵登山先生为师,学习雷琴与古筝。
2012年退休后,胡化山和原曲艺队王振刚、毕美等几位主要琴书演员组建了琴筝清曲古乐社,他们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承担起了菏泽弦索乐、山东琴书、山东古筝乐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近年来,胡化山频繁前往全国各地及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台湾艺术大学等众多高校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增进了在校大学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认知,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带来了新契机。
2017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的“2016金胡琴奖胡琴小型作品展演颁奖晚会”上,胡化山表演的《抬花轿》揽获2016“金胡琴奖”胡琴小型作品展演优秀作品奖、优秀演奏奖和最佳原生态奖。获奖后,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进行了报道,央视《音乐公开课》录制并播出,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曲艺爱好者来到菏泽学习研讨。
2018年底,软弓京胡《抬花轿》又获得了菏泽市文艺界的最高奖——首届牡丹文艺奖。
如今,作为菏泽学院和济南大学国家艺术基金菏泽弦索乐特聘教师,胡化山每周为菏泽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学生授课,定期前往济南大学向学员传授雷琴、软弓京胡演奏技巧,为菏泽弦索乐培养了表演人才。他的两个徒弟郝红梅、王玉珍也已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
从乡村艺人到省级非遗传承人,从拜师学艺到孕育桃李,从自幼热爱到传承保护,胡化山感慨地说:“把山东琴书传承下去是我毕生的信念。只要是自己掌握的,有人愿意学,我会毫不保留、不计报酬地教授。下一步,在完成重要活动的情况下,我打算和大师哥王振刚一起深入乡村走访民间艺人、演出班舍,充实提高自己的传承能力。”文/图记者常鲁燕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牛腾)6月14日上午,市委副书记、鄄城县委书记张伦一行4人,不打招呼,轻车简从,到临濮镇进村入户暗访脱...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