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子宽又广 ——鄄城县董口镇吕胡同村发展特色农业侧记
鄄城县董口镇吕胡同村依托农业资源优势,通过采取成立扶贫互助社、实行土地流转、建设绿色长廊等方式,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产品区域布局,走出一条特色优势农业新路子,加快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
扶贫互助社架起“致富桥”
吕胡同村为解决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问题,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脱贫能力。2015年初,在县扶贫办、财政、农商行等部门的支持下,争取上级专项扶贫资金,同时吸纳群众股金,成立了“民华扶贫互助合作社”。该合作社采取农户入股的方式运作,每亩土地折算股金800元,鼓励农户带地入社。为吸引更多贫困农户加入,扶贫互助社向符合政策的贫困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或发展种养殖项目,或自主创业,或参股入社,帮助他们利用贷款资金实现致富脱贫。为确保扶贫互助社的健康发展,吕胡同村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专账核算、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村民共管。扶贫互助社向入股农户承诺:遭风险不伤本,盈利分红,年终发福利。目前,全村已有102户农户加入“民华扶贫互助合作社”,近30户贫困户借此实现了脱贫就业。
土地流转成为增收“加速器”
土地变成资本,村民变成股东。吕胡同村结合农村土地流转的新形势,一次性流转村民土地达568亩,占了本村耕地的近一半。流转的土地主要栽植花椒树,结合“以短养长”,林下套种了大蒜。去年,仅种植大蒜收入200余万元。为了保证土地效益,合作社采取灵活的种植模式,除大蒜外,间种地瓜、朝天椒、葡萄等,降低了蒜价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让流转土地走向良性化种植轨道。从土地流转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继续承包土地参与田间管理,除了土地入社的年底分红,每月还可以拿到管理土地的固定工资,再参与收益提成。土地的生产经营收入按照四六分成,即土地管理人员占40%,合作社占60%,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同时,解决了本村及邻村群众2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问题,初步实现了租地一年,全家脱贫的目标。
“绿色长廊”打造乡村游
2016年,吕胡同村利用扶贫车间建起了粉条加工厂,购置了地瓜淀粉提取设备,直接把淀粉加工车间建在地头,地瓜从地里收下来,就可以转化淀粉,参与项目的群众人均可增收近2000元。此外,在县水产、镇政府的帮助下,该村积极将荒碱涝洼地改造成藕塘、鱼塘,亩收入1000多元。同时,村两委制定优惠政策,配合调整土地、坑塘使用权,鼓励群众开发荒碱涝洼地,已完成开发废旧坑塘近40多亩,为下一步综合开发和建设利用作了示范铺垫。目前,吕胡同村正在建设开发生态园,园内现已建成绿色长廊540米,长廊一侧分布有薰衣草园和玫瑰园,力图使其发展成为婚纱摄影基地、花卉和香料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并逐步扩大带动周边村庄,成为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通讯员傅成银徐卯张国乾记者焦同帅
新闻推荐
就业学生在进行技术操作6月13日,记者在菏泽技师学院大厅的展板上看到:青岛海信冰箱、北京万豪宣武门大酒店、美的电器、上海赫比国际集团和上海翠华等大公司,都有菏泽技师学院学子的身影。...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