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联创单位建厂房 贫困户搞加工鄄城“双百共建”搭起致富“小舞台”

菏泽日报 2016-02-20 09:25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武占民)孙爱玲是鄄城县红船镇苗庄村的贫困户。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她找到一份加工藤编的工作。由于她干活利索,手头接的加工活较多,可加工点空间有限。正在犯愁时,听说就业扶贫厂房马上投入使用,孙爱玲心里乐开了花。

孙爱玲所说的“就业扶贫厂房”是鄄城县规划局援建的,建筑面积316平方米,投资约12万元。按照规划,红船镇去年共建设6处***就业点厂房。帮扶单位在接到所包村庄的任务后,主动和镇里对接,派驻精干力量,结合镇村工作人员,选好地址,根据图纸设计要求,采购了钢架、水泥等材料,快速组织施工人员建设。眼下,6处***就业点厂房已基本建设完毕。

鄄城县把“双联双创”活动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抓手,聚焦贫困村、贫困户,将联村、联户与帮产业、帮项目紧密结合,坚持扶贫与扶智并重。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原则,县里从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入手,多方论证、统筹考虑,瞄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项目产业,为贫困户提供政策指导、资金帮扶、技术培训、市场开拓等多方面帮助,引导贫困村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途径。

鄄城县临濮镇李马楼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群众增收缓慢。认真分析群众致贫原因后,镇党委政府配合联村单位菏泽市职业学院,在李马楼村设立扶贫就业加工点。

临濮镇李马楼村的刘巧云说,村里很多妇女因为家里有孩子,出不了远门,挣不到大钱。现在,扶贫就业加工点建立起来了,大家都去打工,一月能有一千五六百元的收入。

为推进***,鄄城县创新思维,在全县开展“双百共建”活动。县里从参与“双联双创”活动的联村部门和企业中,鼓励50家部门和50家企业共100个单位,一对一联系全县100个基础薄弱的村,采取政府每平方米补助100元、其余资金由联村单位负责的方式,利用村内空闲地,为村里建设一个3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让困难群众在帮扶建成的厂房内就业,从事发制品、户外家具加工等。

“这边有二三十个人干活,下边有四五个点,一共有200多个人,工人平均工资差不多都在1500元左右。” 李马楼村就业点负责人鲁增娟说。

据了解,临濮镇结合市直、县直包村部门,在24个行政村选择建立了20多个扶贫点,优先吸纳贫困户到就业扶贫点就业,现在已吸纳3000多人就业。通过“双百共建”活动的开展,鄄城县绝大多数贫困村都有了扶贫项目,贫困户有了就业岗位,从而增加了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为全县贫困户增收致富找准了路子和方向。

新闻推荐

’2016中国(国际)人发风情节开幕

...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