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栾鲁杰:探索创新做实社区警务

牡丹晚报 2015-12-17 19:41 大字

今年27岁的栾鲁杰是鄄城县公

安局郑营派出所韩屯警务室一名民警,虽然刚从警三年,但已经是一位拥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老民警”了。他独创的“五圈工作法”成效明显,为各项公安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栾鲁杰热心帮助群众,积极排查化解基层各种矛盾纠纷,不断创新社区民警的服务和管理模式,防

范各类案事件的发生,确保了其所在警务区

三年“零发案”,获得社区群众及上级

领导的赞誉。

精钻研求上进,探索总结创“五圈工作法”

鄄城县公安局郑营派出所韩屯警务室是远离城市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警务室,现有社区民警1名、协勤2名、网格员4名,辖区共有村庄13个、实有人口7956人、经营场所24家、中小学校及幼儿园5所。

据了解,自2012年担任韩屯警务室社区民警以来,栾鲁杰带领4名网格员扎根社区,着力做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积极钻研创新。受“奥运五环、环环相扣”的启发,他总结独创了“五圈工作法”,将信息员分为蓝色圈、黄色圈、银色圈、绿色圈、红色圈5个圈子。蓝色圈代表村委会干部,黄色圈代表治安积极分子,银色圈代表辖区内一些热心肠、有正义感的老人,绿色圈代表各个学校的负责人和老师,红色圈代表需要帮扶教育的群众。“五圈工作法”的推行,使社区民警对辖区的社情民意更加熟悉、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更加扎实、警民关系更加融洽,为各项公安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千家进万户,真心热情让警民一家亲

社区警务工作中没有惊心动魄的追捕场面,没有侦破大案要案的赫赫战功,社区民警面对的往往是平淡而又琐碎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平淡无奇的“小事”,最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百姓心声。栾鲁杰靠着自己手中的一个笔记本、一杆笔、一个公文包,深入社区大街小巷走访入户,用自己的真心热情换来了警民一家亲。

栾鲁杰通过入户走访和宣传,得知辖区内有许多瘫痪、行动不能自理的老人不能办理二代身份证,不能领取低保和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栾鲁杰将这些老人的住址和电话详细做了登记,协调户籍民警上门为其照像代办身份证。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忙了一天的栾鲁杰刚刚回到家里,就接到辖区柳某的电话,说已买了第二天6点去北京的车票,但是身份证找不到了。栾鲁杰立即放下饭碗,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派出所为他开具了证明。诸如此类的平凡小事,构成栾鲁杰工作的方方面面。也正是这种热心助人的情怀,折射出一名普通社区民警的赤子丹心。

舍小家顾大家,事事挂心保三年“零发案”

对于工作,栾鲁杰的时间总是那么充足,而留给家庭的时间却是少之又少。今年6月份,栾鲁杰的妻子临产。就在这个时候,附近乡镇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引起了他的高度警戒。栾鲁杰知道,不能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辖区。他多渠道多方式提示辖区群众做好安全防范,从而遏制和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对经营场所和学校强化门卫制度,加大巡查力度,形成治安防控网。等栾鲁杰忙完工作,他的妻子已顺利生产出院了两个星期。正是这种取舍精神让栾鲁杰的辖区三年“零发案”,这不是奇迹,也不是侥幸,这是他对公安工作的执着和对责任的担当。

栾鲁杰利用鄄城县公安局自主研发的“城乡网格化管理平台”,对辖区行业场所、重点人口、实有人口等进行管理,做到不漏管不失控,积极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通过张贴、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辖区群众宣传各种防范知识。

另外,为使社区形成一块有机的防控体系,栾鲁杰带领警务室工作人员在辖区开展了“天网”和“地网”建设。

查矛盾化纠纷,解开心结当好“和事佬”

天天与群众打交道,细心的栾鲁杰发现,调解矛盾纠纷的话不在多在于精,切入心理,唤回理智解矛盾。辖区张庄村一对50多岁的亲兄弟因为土地使用产生了分歧,经过几次争执,两家虽隔墙相望,关系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数日前,兄弟俩的口舌之争升级为肢体冲突,双方都不同程度受伤。栾鲁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寻求化解矛盾的办法,最终让两兄弟握手言和。

三年来,在社区工作中,栾鲁杰以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落脚点,当好“和事佬”,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辖区平安和谐。

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辉,栾鲁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通过日常琐碎的社区工作,做出了不凡的业绩。多次荣获嘉奖和荣誉称号的栾鲁杰,用自身工作成绩,诠释了社区民警的全新意义,谱写了警民和谐的新篇章。

通讯员 杨兆福 

新闻推荐

热心人士再推荐4位贫困老人“寻找身边的孤寡老人”公益行动引起强烈反响

本报讯(牡丹晚报记者 邵建国)山东杨湖酒业有限公司联合市慈善总会、牡丹晚报等单位共同开展 “杨湖酒业2015寻找身边的孤寡老人”公益行动启动后,在社会上产生...

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