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鄄城黄河滩区有个“骆驼村”

牡丹晚报 2015-04-30 20:52 大字

□牡丹晚报记者 武 霈 通达

位于黄河滩区的鄄城县董口镇张桥村,因饲养骆驼而出名,是闻名全国的“骆驼村”。

一般只能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骆驼,成为张桥村村民的生财之道。通过牵着骆驼在全国各地拍照,村民每年都能挣七八万元钱。“俺村登过报纸、上过电视,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还专访过我们哩!”这成为村民最自豪的话。

昨日,牡丹晚报记者赶到“骆驼村”,见到了村长张家福。这个第一个将骆驼带回村里的人,是如何带领村民牵着骆驼挣钞票的?

千里走单骑,他步行从内蒙古牵来第一头骆驼

从黄河大堤往下走,就来到鄄城县董口镇张桥村。大堤两旁的草地上,几名村民在放“骆驼”,体格庞大、泛着金黄色的骆驼,尽情地咀嚼着绿油油的小草。

“一直向东走,村长家就在最东边。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第一头骆驼就是他给带回来的。”昨日,热情的村民向记者指路说。

在张桥村谈起骆驼,村长张家福是不得不提起的人物。51岁的张家福身体很健硕,虽然已经将饲养骆驼的活交给儿子、侄子,但一谈起骆驼,还是十分兴奋。

“那得从28年前说起了。那时,我才23岁,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打工,看到当地村民将骆驼作为务农的牲口,便被这庞大的身躯吸引住了。一般骆驼只能在动物园看到,我来自农村,没见过骆驼,便十分好奇。”张家福回忆说。

本来对摄影很感兴趣的张家福,见到骆驼后便想起一个生财之道:骆驼在西北常见,但在中原是稀罕物,骑着它拍照的生意应该可行。

说干就干,张家福用打工积攒的800元钱买下第一头骆驼。骆驼有了,可怎么回家?上世纪80年代末,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人来说,雇辆车送骆驼回家不太可能,于是,张家福便一人一骆驼上演了真实版的千里走单骑。

“四子王旗这个地方与外蒙古搭界,距离鄄城1300多公里,我足足走了近两个月。”张家福回忆道。谈到路上的经历,他告诉记者,在河北的一个村子发生的事让他感受很深。“当时,村里经营烟花爆竹,算是比较富裕的了,我经过时吸引了全村老少。村长很热情,让我在村里住了两天,管吃管住,只为让全部村民一饱眼福、照相、留念。我离开时,他还给了我很多爆竹。”他说。这段经历,更坚定了他回家经营骆驼的信心。

一年能挣十万元,农村是个有潜力的大市场

牵回第一头骆驼,张家福成了村里的热门人物,全村人都挤到他家看热闹。

“他是个大能人,竟能牵回来这么一个大家伙!”成为村里最多的议论。“当时,也有人说我不务正业、就会整些歪门邪道,庄稼人不务农、照什么相片啊?”张家福说。

就在村民的一片议论中,张家福挣了第一笔骆驼钱:牵着骆驼到鄄城和附近的县城打圈 “巡演”。“拍一张照片3块,我第一天就挣了100块钱。在那个年代,100元不少了。”他回忆道,“后来,我打算到牡丹花会,可牡丹园不容易进,便以2400元的价格把骆驼卖进牡丹园,又大赚了一笔。”

通过骆驼照相挣钱,吸引了其他村民效仿。张家福卖了第一头骆驼,又去进新骆驼,然后卖给村民一部分,其他的自己饲养,继续经营摄影生意。很快,张家福和村民都富了起来。“之前,这个行业还有淡旺季之分,我们每年只能工作两个月,现在全年都可以出去,一般七八个月左右,每月都能挣一万多元,比较好的一年能挣10万元。”他说。

张宜建是张家福的侄子,也是受带动饲养骆驼的村民。看清门路后,他借了3200元钱,买了第一头骆驼。“先跟着三叔学习怎么饲养,然后到附近去拍照,很快也挣钱了。”他告诉记者,“骆驼很容易饲养,‘夏天一把草,冬天一把麦秆\’就可以了,骆驼抗暑抗旱都很强,不能太娇惯,三四天吃一次饲料就行,多吃饲料反而不好,惟一注意的是,喂它喝水时要加一点儿盐。这样,饲养骆驼基本上就没什么成本了。”

据张宜建介绍,刚开始养骆驼并不被看好,不少人嘲讽:“哪有那么多人天天看骆驼照相?”可后来发现,在农村,骆驼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农村的多数人尤其是小孩都没见过,看到骆驼都去骑一骑,财路就来了。以前,我们一般去东北,现在去江苏盐城。总之,生意越来越好,原本的顾虑并没发生。”他说。

养骆驼有了第二代人,他们要坚持养下去

51岁的张家福虽然身体还很健康,但已经逐渐将身上的担子转移到儿子身上。26岁的张彪自12岁便辍学跟随父亲在全国奔波,早就是一名老手了,现在与堂兄张宜建成为村里新一代中的顶梁柱。

拉开车厢,装上围栏,牵起温顺的骆驼,他们便出发了。“我们一般到农村的集市,每当逢会时,生意最好,而且逢节假日去一些旅游景点,还有不菲的收获。”张彪说,“不出去时,骆驼还可以充当牲畜干农活,比牛还实用。”

张彪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约有50多户村民饲养骆驼,基本上一家一头,生意都不错,部分还依靠骆驼盖起了新房。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现在饲养骆驼的农户基本属于第二代人,普遍年轻,多数在30多岁。”张彪说,“饲养骆驼比一般的打工要自由,还很轻松,最重要的是挣钱多,我们还会继续饲养下去。” 

新闻推荐

菏泽油用牡丹高效复种示范基地揭牌

本报讯 (通讯员 常 正记者 朱瑞莲) 5月14日,全市油用牡丹高效复种现场会在鄄城县彭楼镇舜合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牡丹种植基地举行,各县区牡丹主管部门、全市24...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