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认亲会”邀您来“认亲”众多爱心市民和爱心单位负责人联系本报献爱心
本报讯(记者 敏静) 昨日,第十届“四君子”希望工程菏泽认亲会一启动,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热心市民致电咨询、争相“认领”贫困儿童。
10月29日下午,热心市民贾先生将500元现金交给牡丹晚报记者。据了解,这是他第三次参加“认亲会”。说起这事,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爱人是教师,我们不希望看到这些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
资助贫困儿童时,贾先生一般选择父母去世、家庭困难、面临辍学可能的。他说他前两年资助的都是东明的孩子,一个是三春集镇的,孩子的母亲因车祸去世,父亲精神失常;另一个是小井镇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每次在“认亲会”上“认领”孩子后,他都会到其学校或家中探望。他说他今年想认领一个牡丹区的。
“从开始捐助我就没想过结束,我会一直走在‘认领\’的路上。”贾先生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更多好心人参与,帮助这些家庭困难的孩子,“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的500元钱,却能够让他们多上一年学。”
据了解,牡丹晚报“认亲”热线今天接到众多热心市民拨打的电话,市交通集团一公司、菏泽汽车总站负责人也表示会伸出援手,帮助这些孩子。
来吧,伸出您温暖的双手,为爱搭起一座桥梁,让生命充满希望,为梦想插上翅膀。一百名渴望读书的孩子,已经向我们投来渴望的目光。您只要捐500元钱,就可以让一个濒临失学的孩子继续留在校园读书,就可以拥有一个虽然贫困却聪明、可爱、懂事的乡下“亲戚”。
卞秀云:身怀感恩心,渴望快长大
□记者 连通达
虽然心理早有准备,但当10月25日上午真的走进鄄城县红船镇红船村卞秀云的家时,记者还是感到有些吃惊。屋内光线昏暗,没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张大床摆在客厅。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这个家虽然简陋却是令卞秀云最牵挂的地方。
记者见到了卞秀云和她的父亲。相貌清秀的她性格有点儿腼腆,当别人询问时,她才言语,即便如此,也是短短的几句话。卞秀云的父亲卞跃进今年64岁,体型偏瘦,脸上的皱纹如沟壑一般,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无情。“我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干不了重活,平时的收入主要靠捡废品。”卞跃进告诉记者。卞秀云的妈妈患有精神病,自从4年前走失,一直到现在都没回来。这几年,一直是他们父女俩相依为命。
“孩子别看不大,可懂事了,从不缠着我要这要那,家里的杂活全包了。”卞跃进说。虽然刚9岁,但卞秀云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大人,每天放学后就早早地回到家,完成作业后,再帮助父亲做家务。
卞秀云就读于鄄城县红船镇完小四年级一班,班主任李锦霞说:“卞秀云这孩子很懂事,虽然家离学校有几里路,但她上学从没迟到过,学习起来也很刻苦。”
父亲的劳累,卞秀云全看在眼里。“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快点儿长大,到时候就有能力回报父亲了。”她说。
崔航: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不能让他们累着
□记者 连通达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鄄城县陈王办事处东城完小三年级三班学生崔航就是一个不幸家庭中的苦孩子。母亲在他一岁时去世,父亲后来组成新家庭。从那以后,他就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10月25日上午,记者赶到崔航位于鄄城县陈王办事处孟杨庄村的家中。此时,懂事的他正将放在屋外的黄豆杆扛回院里,并一捆捆整齐地摆在屋前(左图)。
“也没啥收入,我和他爷爷年龄大了,身体都不好,只能靠种地维持生活。”崔航的奶奶徐秀云告诉记者。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崔航早早地承担起家里的一份责任。8岁,应该还是躺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调皮的年龄,而崔航利用课余时间会在家帮爷爷奶奶洗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我也想出去玩,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不能让他们累着。”崔航说。
“这孩子从来不乱花钱,买东西总是挑便宜的。”崔航的姑姑崔瑞平告诉记者,他平时生活节俭,家里给的零花钱总舍不得花,都是将钱攒起来买学习用品。
“我从一年级开始一直是崔航的老师,这孩子平时很老实,在学校里从未与同学闹别扭,学习也很刻苦,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三年级三班班主任高秀英告诉记者。
卞功增,男,9岁,鄄城县红船镇联合完小四年级学生,父亲病故,母亲改嫁。
李翠艳,女,12岁,鄄城县董口镇后田铺完小五年级学生,父亲病故,母亲务农。
梁少卿,男,8岁,鄄城县红船镇联合完小三年级学生,父母务农,有一患瓷娃娃病的妹妹。
郝艳敏,女,13岁,鄄城县十二中初一学生,父亲车祸身亡,母亲重病。
田思瑾,女,8岁,鄄城县董口镇后田铺完小三年级学生,父亲病故,母亲务农。
张利,女,12岁,鄄城县十二中初一学生,父母离异,家庭贫困。
田陆军,男,10岁,鄄城县董口镇后田铺完小五年级学生,父亲务农,母亲弱智且失踪多年。
张龙龙,男,13岁,鄄城县十二中初一学生,父亲去世,母亲务农。敏静 整理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