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扎根的扎根梦
滩区迁建后,村民未来的新家到底啥样?菏泽东明县焦园乡专门建了一栋样板房供大家参观。马上要搬新家了,胡扎根夫妻俩和小孙子特意在老房前合影留念在山东,黄河入海的这最后628公里,由于泥沙淤积,形成了一片特殊区域——黄河滩区。在这一区域,共居住着60.62万人,几乎全部是农民,贫困发生率远高于山东平均水平。菏泽市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有滩区群众12万人,脱贫攻坚实施之前,近三分之一是贫困人口。随着东明县新一轮迁建,大家即将要住上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了,村民胡扎根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文/图记者宗兆洋
房刚修好就被淹了
“种地难、出行难、生活难,住房更难!”东明县焦园乡党委书记张建国这样介绍滩区村民的生活。由于受洪水浸泡、冲刷等原因,滩区房子寿命一般很短。“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循环,似乎成了滩区村民的宿命,因房致贫也成为滩区贫困的根源之一。
胡扎根至今不能忘记当年新修好的房子被淹的情景。“1996年2月份刚刚把两间屋建好,才过了几个月就被淹没了!”胡扎根今年69岁,家里三代人共7口人,他自己住的房子有70多平米,按照当地的说法,有“两间屋”,没有卧室和客厅的分别,床就放在屋子左面靠着墙。
就在这间不大的房子里有大大小小七八道裂痕,最大的一处在后墙上,从房檐向下有一条两米多长的裂痕,裂痕已经用水泥糊上了。胡扎根告诉记者,这就是当年房子被淹后产生的裂痕,“我记得当时水很深,是村委会来人,划着船把我们一家救出去的,也很心疼自己的房子刚修好,但是也没办法”。
胡扎根家的“房台”是用了4年多的时间一点一点攒起来的,“盖房子首先一件事是盖房台,盖房台就得需要土,土都是一点一点‘攒’出来的。”胡扎根边说着边拉着记者去看他家后面的一个大坑,“这里是一片荒地,我有一段时间实在是买不起土了,只能在这里挖土,后面的这个坑就是我挖出来的,实在没办法,盖不了房子就没有活路”。
前几年为了儿子结婚,胡扎根在老房子旁边又建了两间房给儿子当婚房。“现在三代人了,都在这一个房台上生活也不方便,我住的这两间房太破旧了,但是家里也没有这么多钱重新建房台了!”在胡扎根所在的焦园乡甘堂村,大部分村民都有着同样的烦恼。
试点统一筑建村台
直到听说了黄河滩区迁建以后,胡扎根第一时间就将自筹款交上了,“政府给建好了房台,还给补贴房款,政策真的是太好了!”他选了一套210平方的三层带院小楼,现在全家人都盼着能早点搬进新家。
焦园乡八号村台是首批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村台,占地929.7亩,涉及荆东、荆南、荆西、汤庄4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1537户5345人。按照先行先试要求,试点村台建设没有经验可循,没有固定模式可依,如何科学稳定推进,摆在了决策者面前。
根据“村庄就近整合,不增加居民的生产半径,将村台建成一艘永不沉没的航母”的要求,如何在滩区内建起坚固的高大村台?就近取材,利用黄河沙土资源,通过吹沙沉降成为了最科学、最现实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按照施工方案,八号村台铺设吹沙管道8条、长37240米,架设高压线路9170米,高压线杆168根,吹填土方290万方。架线途经荆东、荆西、温寨、大王寨四个行政村。
记者在村台施工工地见到了郑强胜,他是焦园乡武装部部长,也是八号村台的乡级指挥长,“这个砖一定要浇透,里面还没有浇到,砖都要浇透,一会儿接着浇水。”郑强胜已经20多天没有回家,从开始淤沙一直到现在,他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村台建设上,“开始的淤沙涉及的村子比较多,村情复杂,涉及面广,群众诉求多,给管道铺设带来巨大压力,但是我们比较了解当地情况,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也一直靠在现场,一点一点地去解决问题。”郑强胜说,从2017年7月6日凌晨4点20分流出第一桶沙之后一直到现在,八号村台的建设一直都是保质保量地进行施工。
据东明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明县成立东明县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指挥部,县委书记、县长共同担任指挥长,县直有关部门和4个涉迁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规划设计、财务资金、项目管理等八个专项小组,从县直部门、乡镇抽调业务骨干65人,实行集中办公,4个涉迁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做到一个村台(社区)、一套班子、一个推进方案,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
给村民“稳稳的家”
“这轮迁建,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始终困扰滩区居民的安居问题,更是滩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大机遇。”东明县委书记魏琳说,“要按照乡村五大振兴的总要求,推进新村和产业园区共同建设,让滩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圆了致富梦。”
据东明县政府发布的《黄河滩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一线一带三大基地”发展布局,以滩区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投资1.9亿元实施10.8万亩黄河滩区土地整理项目、投资4000万元实施260座新型日光温室大棚项目、投资500万元实施350座食用菌拱棚项目……
魏琳介绍,为给滩区居民一个“稳稳的家”,东明在克服各种施工困难的同时,抓住了两个关键:一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滩区居民少花钱就能住进新居;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和高标准建设,坚持“一台一韵、一村一案”,新社区要实现道路、路灯、自来水、卫生室、学校、下水道、污水处理、娱乐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为居民提供安全优美的居住环境。
“原先的滩区群众,没有固定的宅基地,都是自己垒台自己盖房,人口多的占地大,人口少的占地小。根据这一实际,整合相关资金,咱们制定了人均1万元换购35平米新房的分配标准,设计了70到210平米不等的5种类型。”张建国说。
在户型图前,汤庄村农民徐美兰满脸含笑,“俺选了这个上下两层140平米的房子。你看,一层有庭院,二层有露台,比城里人住的还好,环境也美,咱滩区老百姓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真心为党为政府‘点赞’。”
新闻推荐
设立扶贫公益岗 实现巡河常态化 东明县探索“河长制+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侧记
7月23日6时,巡河员程胜臻和他的同事来到东明县沙窝镇总干渠河道捡拾垃圾、巡视河道。一个个身穿“黄马甲”的巡河员们拿着...
东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