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不如行动 东明激发全民创业“源动力”
本报讯 (记者 张啸)2014年毕业后,赵灿在重庆打了几个月零工,年底回到老家东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今年春节后,赵灿从朋友那里得知了东明百合商贸有限公司的O2O帮扶青年创业平台,大学生对微商可不陌生。“不用进货,不收加盟费,我觉得还挺适合。”心动不如行动,25岁的赵灿就这样成了一名微商。
毕业就失业的她,看着同学朋友一个个投身商海、进入机关单位,有了创业平台也想大干一番。可创业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虽说有实体店作为依托,可在县城通过微信宣传产品,还是有很多人觉得不太靠谱。
整个5月份,她算了算,也就2000多元的收入。“工作慢慢找,做微商不占用太多时间,多少也算有了一份收入。”6月15日,赵灿告诉记者。
在东明,百合商贸旗下的洗化超市连锁店遍布县城和各个乡镇,多年的信誉加上实体店铺的支撑,他们正致力于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创业大潮。
据该公司运营部经理姚新丽介绍,微店有人下单,就从实体店拿货、发货,这样就省去了创业资金这个最大的门槛,越来越多像赵灿这样的大学生创业者,正在加入创业平台。
一家民营企业如何有帮扶更多人的信念,还要从这家企业的老板说起。
1995年,柏艳华夫妻双双下岗,面对毫无经济来源的生活现状,对未来的迷茫让她压力倍增。“创业,这个今天非常时髦的词,对于20年前的我来说,就是‘求生\’。”51岁的柏艳华说。
因为单位的重组,柏艳华下岗了。她东挪西借凑出一万多元钱,在县城的步行街上盘下一个不足40平方米的门面。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百合商贸已经有了更大的市场,2014年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曾经失业过的柏艳华觉得,应该给更多年轻人创业的机会,公司的创业平台正成为激发更多人创业的“源动力”。
通过搭建创业载体,这样的“源动力”在东明县越来越多。
东明县城关街道办事处刘墙村村委会,“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的牌匾赫然挂在墙上。这个140多户人家的村庄,80%的农户有自家的瓜果大棚。村党支部书记刘改成说,村里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注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统一秧苗引进、统一技术种植、统一产品销售”,全村年利润超过1000万元。
55岁的申德祥,早年在外打工,跑过车、卖过布、搞过食品加工,后来还是回到老家种瓜果。实行新型种植模式,不仅能错季生产、避开产品上市高峰,还能保证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瓜果供应市场,产出效益大大提高。
“棚内的瓜4月底就成熟了,亩产可达到5000斤,一斤能卖到10元以上。效益摆在那儿,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种瓜果,我们这些老人快跟不上形势了。”申德祥说。
东明县劳动就业办主任曹合俊介绍说,通过推进全民创业,东明县进一步激活创业主体、拓展创业空间、强化创业支撑、优化创业环境,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激情,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加快催生一批产业能手,兴办一批产业项目,发展一批民营企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创业小区,形成“个个有事干、人人有钱赚、家家上项目、户户忙增收”的全民创业格局,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同时鼓励社会各类主体不拘形式、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积极投身自主创业实践。
新闻推荐
...
东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