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效农业悄然起步 ——东明县黄河滩区采访见闻

菏泽日报 2013-06-20 10:15 大字

“瞪眼看着马上要收了,一发水一夜全淹了,你啥法也没有。”6月8日,黄河情滩区行采访组到东明县长兴集乡西竹林村采访,说起以往的生活,村民刘国林的话里透露着无奈,可他又把话头一转,“咱滩区地多就是天然优势,没有工厂,没有煤矿,只能靠‘地\’吃饭。”

麦收时节,刘国林对地里的庄稼却不太关心,西竹林村已经搬进7号新村,二层小洋楼他顾不得住,没日没夜守在自己承包的20多亩西瓜地里。

“关心又能咋样,一亩地一年下来一茬麦子、一茬玉米,都卖了还挣不了2000块。”刘国林说,西瓜马上成熟,甜瓜已经卖出好几车。特殊的土壤育出甜瓜更加香甜,种植的西瓜是礼品瓜,每亩的效益在1万元以上。

种植瓜果的这20亩地,仅仅是建设新村复垦出土地的一小部分。刘国林第一年搞种植,这茬瓜果收获后,他准备将20个大棚翻修一新,从寿光请来技术员,接着种植蔬菜。

“一茬瓜果,一茬辣椒,再接一茬芹菜,以后一年能收三茬。”刘国林向记者盘算着。

这是黄河滩区的新气象,和看天吃饭的祖辈相比,如今的滩区群众种地种出了新境界。东明县的不少滩区村,已经搬到规划配套好的新村,不再担心洪水。滩区的群众,勤耕不辍数千年,珍惜赖以生存的黄土地。滩区地多就是天然优势,正如得到甜头的刘国林所说,怎样用好黄河的赐予,勤劳朴实的滩区群众有着自己的想法。

位于长兴集乡水坑村的黄河湾高效农业示范园占地2000余亩,时下,瓜果飘香,蔬菜大棚林立……

种植户告诉记者,200亩板栗南瓜再过两周就能采摘,虽说是头一年种植,可一点也不担心销路。

“购买种子时就和厂家订了合同,如果卖不出去,他们公司就以合同规定的价格全部回收。”承包这片地搞示范园的李洪宾说出了原因。

“2003年发大水时,这里水深两米。”种植户李宏伟说,敢种这么多南瓜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被漫滩的黄河水淹了就血本无归。

示范园主要生产无公害蔬菜、大棚瓜果、花生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民参与种植,还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

“仅1200多亩西瓜,每亩收入近4000元,不出意外,三年就把我投入的1000多万元捞过来了!”李洪宾对发展高效农业满怀希望。

长兴集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薛刚山介绍说,这片地原来是劳改林场,被弃用后就开始承包给附近村民,有的种庄稼、有的种杨树,搞的都是传统农业,不成规模,效益一般。2011年开始,乡里把这整片林场租赁出去,李洪宾搞起农业示范园,还注册了“黄河湾”品牌。

焦园乡和长兴集乡依据纯滩区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注册了多个叫响的商标,3种产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正在申请绿色食品认证,高效农业成为自己的优势。

时下,焦园乡郑寨村党支部书记郑新立养猪场里的几十头黑毛猪,体形健硕,长势良好。他告诉记者,2004年搬入焦园乡二号新村后,生活逐渐稳定,他开始尝试养猪。去年,省里来的“第一书记”鹿刚为他介绍了黑毛猪,黑毛猪肉质好、价格高,一年的精心喂养,为他带来了20万元的收入。现在他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带动下,焦园乡有40多家养猪户加入了合作社,年出栏量达到4000多头。

滩区的青壮年大多数都在外地打工,随之带来的是眼界开阔和迫切寻求发展的决心,一部分人返乡发展高效农业,为滩区经济的腾飞注入新的动力。

记 者 张 啸

新闻推荐

孙爱军会见韩国梨树化学株式会社社长姜仁求

...

东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