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辛庄变“新庄” ——“黄河入鲁第一村”村名变迁故事

菏泽日报 2013-06-22 10:14 大字

东明县焦园乡辛庄村是“黄河入鲁第一村”,“犬吠听两省,鸡鸣闻三县”,深藏于黄河滩区腹地,东、南、北三面被河南省兰考县谷营乡的几个村庄环抱,是山东省最西南角的一个村庄。

“斜辛庄”、“辛庄”、“新庄”。时光茬苒,村址变更,村名变迁,不变的是村民渴望发展的迫切心情。

“三年前你们来,到村口就只能换坐拖拉机进来。”日前,记者来到该村,村党支部书记李守元告诉记者,2010年新修的进村路改变了这个小村庄。

说起路,村民李济铭眼中一亮:“通了水泥路,村里人的心气神都不一样了,小伙儿相亲都好相了。”

辛庄村只有这一条路能出去,以前的土路惨不忍睹,雨雪天啥车都不好使,只能挽起裤腿走泥路。

前些年,村里一个小青年在兰考县找了个对象,准丈母娘来家里商量婚事,进村口时车过不来,只好下车走进村。路上,一不小心滑倒在泥窝里,满身泥渍的老人气得扭头就走,好好一桩婚事泡了汤。

“早年间,俺这儿被叫成‘斜辛庄\’,就是因为路不好走,村内村外道路都是夹斜的。”李守元告诉记者,“以前小商小贩进村来,没人领着谁也走不出去,斜辛庄因此得名。村里的老人们说,穆桂英曾经在此摆过迷魂阵。”

后来改名“辛庄”意为生活之艰辛。“来一次大水,房子就不行了,扛着被褥,净身出门。”李济铭说,位置偏,加上水患严重,辛庄村穷得叮当响。

真的是叮当响:相亲都要先问会要饭不?原来的这儿,“要饭”是生存的一项必备技能。

村里年过半百的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记忆,集体外出要饭。“1965年,那会儿我才十几岁,放假时跟着村里的老人扒火车外出要饭……”李济铭说。

道路不通,多年来该村的村民一直过着与世隔绝、贫穷落后的艰苦生活。辛庄的村道属西南、东北走向,全长4.7公里,再加上到焦园乡政府的连接线,足足10公里,堪称菏泽第一村道。

2010年10月1日,辛庄村公路竣工通车,全村1600名老少来到路上,敲锣打鼓,齐放鞭炮,共同庆贺。

村口树立功德碑时,广大村民一致要求将“辛”字改为“新”字,旧貌换新颜,求个好兆头。现在来到辛庄村村口,就能看到这座饱含村民心情的纪念碑。

路通了,麦收时联合收割机能进来;养猪、养兔的能运出去;种菜不用往路上倒腾,外地收菜的汽车都能开进来。

38岁的獭兔养殖户拿出身份证给记者看,“胡三”这个名字,现在他也觉得不好意思。可那会儿村里没有几个有文化的,名字就是个符号,家人叫啥就是啥。

6月15日,出栏的600多只獭兔,卖了4万多元。“现在一个月就能卖一次,外地收购的车开到家门口。”胡三说,獭兔现在每斤价格在14元左右,一年下来纯收入在十几万元。这几年全村一下子涌现出多个养殖专业户。

滚滚东去的黄河奔流不息,滩区群众正用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自己的生活…… 文/图 记者 张 啸

新闻推荐

杨永昌参加市人大代表驻东明第二代表小组活动时指出确保把“万户群众脱贫致富帮扶”活动推向深入

...

东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