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路”走出的“农场主”
有句老话叫 “鞋子里面有金银”,这“鞋子里”意即“勤快”。对于东明县武胜桥镇武胜桥村村民刘平良来说,“鞋子下”的“路”同样是发家致富的关键——从2002年因“路孬”不得不到十多公里外的地方承包土地,到后来回到本村,再到如今眼光瞄向黄河滩区,刘平良沿着“路”从一位普通农民一步步走向“农场主”。
10月底,记者乘车一路通坦来到武胜桥村,一片面积120亩的蔬菜瓜果种植基地紧靠着村旁的“城武路”,座座长200米、宽12米的种植大棚显示出主人创业的魄力。这些大棚里,刚刚下市的大棚甜瓜即将拔秧,正值生长旺季的大棚油菜格外葱郁。
刘平良告诉记者,因为路,这儿还不算他的发迹之地。2002年,“城武路”还是一条坑坑洼洼的老土路,“大车小车进不来、出不去”让刘平良放弃了在家门口包地的想法,他最终选择了离家14公里远的东明县城关镇雷庄村。
“那时候,106国道还没有改造,雷庄村也不是很好走。”刘平良说,当时种植的30亩大棚西瓜和甜瓜,因为车辆开不到地头,短短半公里路也不得不找来十几个人工“背扛肩挑”,一天开出的工钱也有六七百元。
“要当就当‘农场主\’!”这是刘平良对自己的定位,但当时却只能甘于“地好找,路难走”的无奈。
这种现状持续了4年之后,刘平良迎来了机会。随着106国道于2003年开工改造,2004年,“城武路”建成通车;2005年,“海庄路”改造升级;2006年,“丰东路”改造升级……东明县县乡公路网形成了“四纵五横”的格局。此时,刘平良也可以沿“路”回家了,他首先在武胜桥镇镇政府附近承包30亩土地。
“东有海庄路,西有106国道,南有日东高速、丰东路,北有沿黄公路……这些路离我们村平均只有3公里。”刘平良说,“现在的路比以前好了太多,即便那3公里路也能通过城武路和那些村头路、地头路连接。”
路好了,再加上东明瓜果品牌效应的扩张和定单农业的兴起,刘平良在承包了本村的120亩土地后,再次举棋落子,于2010年在该镇沙堌堆村承包150亩土地,种植定单蔬菜;于2011年8月在该镇刘庄村承包了140亩土地,种植定单菠菜。至此,刘平良承包的土地面积达到了470亩,小圆了一把“农场梦”。
“一亩地,定单蔬菜纯收入近3000元,西瓜、甜瓜约4000元左右。”谈起效益,刘平良本应知足了,但他说他手里还有“棋子”:黄河滩区实现了“以桥代渡”工程,以及2008年沿黄公路改造升级后,刘平良把目光瞄向地沃路畅的这里,“现在已经看好了1000亩地,希望你们明年西瓜成熟的时候再来滩区转一转,我请你们吃个够!” 记者 李 强
新闻推荐
...
东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