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城市味”渐浓
—— 记者回乡见闻
乘坐便捷的交通工具去镇上的超市买年货,驾驶摩托车、电动车甚至小轿车走亲戚……
记者的老家东明县陆圈镇农村,农民们从日常消费到思想观念都透出了“城市味”……
买东西很方便
今年春节,邻村农民张铁山直到除夕才把年货办齐。他说:“现在买东西很方便,就算到过年的那一天,也能买上齐全的年货。”
但是,在年近七旬的村民曹珍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以往购置年货时的场景,“过去,年货得准备很长时间……”曹珍说,“就在十几年前,我们的年货还只能在逢集的时候去采购,而且品种很少。镇里的东西虽然多一些,但离我们村有十几里路。去县城买年货,更不方便。”
除夕前,刚从上海打工回来的吕娟和妹妹在县城逛了一天。“我们逛了超市、服装城等,给自己和家人买了一些衣服……”吕娟说,“从家里到县城坐车也就一个小时,而且每天都有好几趟客车,很方便。”
堂兄告诉记者,眼下,镇上有几处集贸市场,商品都比较齐全,大到家用电器,小到柴米油盐,都能在这买到。“除了集贸市场,镇上还有农村超市等,一个规模较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之中……”
出行越来越方便
在记者的老家,过了大年初一,村民们便开始忙着走亲访友,他们称之为“给长辈磕头”。记者发现,与记忆中依靠步行或骑自行车拜年不同的是,摩托车、电动三轮车成为如今农民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一些富有的农民,还开起了小轿车。
在上海一家装修公司干活的孙长友,春节回家后买了一辆汽车。“往年一到拜年的时候,我就担心,因为有一些亲戚较远,如果是步行或骑自行车去拜年十分辛苦。但是,今年就不用再为这件事情操心了,因为开上车,只要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了……”孙长友说。
记者近日在拜年途中还发现,除了一些骑自行车的老年人,进入记者视线的,大多是呼啸而过的年轻人的身影……还有一些挂着外地车牌的小轿车驶过……乡邻告诉记者,近年来,这个村外出务工人员日渐增多,收入也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农业税免征,农民们的负担越来越轻,他们就可以将更多的钱用在日常消费中。今年春节,我们村就有3家农户购买了小轿车。
打工返乡青年成为城乡文化交流的纽带
记者在老家发现,一些打工返乡的青年人穿着入时,手里拿着新款手机,口中哼唱着流行歌曲。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新一代农民工身上的“乡土气息”越来越淡……
初中刚毕业的林华,已经在广东打工一年,出去前,她对牛仔裤还不太“感冒”,并认为:“绑在身上紧紧的,洗起来也非常费力……”记者今年春节见到她时,发现她穿的是一条紧身的牛仔裤,并且下配一双俏皮的长筒靴,显得很入时,林华还将自己的头发做成了时髦的黄色卷发……起初,林华的时尚打扮遭到她奶奶的“非议”,嫌她过于招摇,然而,没过几天,年近七旬的老奶奶就看习惯了。老人家说:“我平常看电视,发现城里的女娃全这么打扮,没想到,自家的孙女也能穿成这样。”
除了穿着打扮,这些返乡打工青年的言谈举止也透着时尚。记者留心发现,家乡很多打工青年都配备了功能齐全的新款手机。在上海打工的青年程世元对手机的新功能了如指掌。“我的手机具备彩屏、彩铃、摄像等功能,用起来既方便又时尚……”程世元说。
现年21岁的程世元,还喜欢“超级女声”和网络。他说:“我平常喜欢看娱乐新闻,尤其喜欢“星光大道”和NBA,只要有比赛,我几乎全看……”程世元表示,他除了看电视,还上网查阅娱乐新闻。
打工青年身上的“都市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家庭。一些村民也穿上了子女带回来的羽绒服、通过DVD看着流行的“大片”,就连做饭也多了一些风味……
一位长期关注农民工的大学教师称,农民工尤其是青年农民工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因素上,他们实际上还是传递城乡文明的一种载体。
记者 克勤
新闻推荐
...
东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