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烽火中诞生的抗日中学

菏泽日报 2021-12-01 08:52 大字

时破楼村的湖西抗日中学建校遗址

湖西位于鲁、苏、豫、皖四省结合部,因在山东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以西,故称湖西。

同沂蒙一样,湖西也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湖西区是与冀鲁豫区、豫皖苏区齐名的抗日根据地。单县则是湖西区的中心,是湖西区党委、专署、军分区所在地,被誉为“湖西革命的摇篮”。

史料记载,湖西核心区域约400公里,曾辖今日的鲁、苏、豫、皖四省结合部的单县、丰县、虞城、成武、金乡等22个县市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湖西区向八路军、新四军等主力部队输送优秀儿女3万多人,牺牲近万人。

在单县,湖西抗日红色遗产已成为当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近日,笔者采访了年逾古稀的吴良君,其最难忘的记忆与湖西抗日中学相关。

吴良君家住单县终兴镇时破楼村。吴良君常听乡亲们说,抗战时期,湖西专署曾在时破楼村驻扎过,时任湖西专员公署专员的李贞乾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村里的男女老幼都认识他,他也喜欢与乡亲们拉呱。

1940年12月,在时破楼村开明地主刘桂强家的大院内,湖西地委、专属创建了抗大式的湖西抗日中学,于1941年3月12日在时破楼村举行了开学典礼,吴良君的二哥吴良贵及王德运、刘瑞涵、李玉启等青年积极分子是第一届学生。

《单县志》记载,从建校到新中国成立,湖西抗日中学共招收八届学生,向湖西乃至全国输送了近千名德才兼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优秀干部,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湖西专署专员李贞乾兼湖西抗日中学的第一任校长。1942年12月20日,在马桥突围战中,李贞乾壮烈牺牲,专署文教科长杨经元继任校长。

湖西抗日中学实行军事化管理,对外称大队,指导员任大队长;年级称区队,区队下设班,区队长、班长由学生担任。各区队都设有武装班,配备武器弹药,随时放下书本投入战斗。

湖西抗日中学成立于抗日战争的最艰难时期,办学条件极其艰苦。没有教室,学生席地而坐;没有宿舍,师生借住老乡家;没有课本,老师自己编写;没有黑板,门板派上了用场;没有笔墨,师生用树枝蘸锅灰;学生伙食及部分服装由湖西专属特供,主食是小米,七八个学生围着一只小菜盆吃饭,餐具都是随时向老乡家借的。

面对日伪军的大扫荡,学生游击式的上课也难以维持,被迫采取分散式教学。学校分散到三个相邻的县,学生吃住在老乡家,老师巡回讲课,路上要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时刻都有生命危险。李贞乾的女儿李俭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描述湖西抗日中学转移的情景:一次夜里行军,天下起瓢泼大雨,一些小同学和女同学体力不支,一次次滑倒泥水里,爬起来再继续走,老师和高年级的同学就接过小同学和女同学的背包,大家相互扶持着前行……

湖西抗日中学的每个人既是教师、学生也是抗日战士。1943年,学校随专署机关转移到巨野,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师生参加当地麦收,地点是日伪据点南鲁的敌占区。学生们一边抗击敌人,一边抢收麦子,历经半个多月,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到达金乡县时,上级抽调学校部分大龄学生参加麦收。学生魏以伦带领50余名同学连夜奔赴嘉祥县,遭到敌人骑兵袭击,因寡不敌众,学生朱增荣、李敬峰壮烈牺牲。

由于居无定所、转战南北,湖西抗日中学在湖西区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抗战胜利后,湖西抗日中学更名为湖西中学,继续为解放战争、国家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如今,在单县、金乡县及江苏省沛县等地,还都有湖西中学,湖西中学还是今日金乡县第一中学的前身。弘扬湖西抗战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血脉,一直是湖西中学的教育宗旨,为新时代培养输送了大量的栋梁之材。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2015年、湖西抗日中学建校纪念日的3月12日,济宁市金乡县第一中学在单县终兴镇时破楼村举行湖西中学建校纪念活动,首次设立了纪念碑。单县湖西中学也在此举办红色教育活动,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立志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作为在红色文化遗址上长大的吴良君,感慨颇多,欣然著诗一首:“苏鲁豫皖四省边,抗日英雄李贞乾。湖西专署所在地,时破楼村是根源。开创革命根据地,办学育人谱新篇。”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

新闻推荐

让黄粉虫“蝶变”亿元产业 单县返乡青年刘永征的创业路

很难想象,仅仅1厘米长的小小黄粉虫,从养殖盒子“爬上”产业链,再“爬进”出口欧美的集装箱,就会“孵出蝶变”为亿元产值。这...

单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单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