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沃土“今日谈” 张寨村是湖西革命的堡垒,张子敬一家则是堡垒中的堡垒。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从湖西走出去的老领导、老战士曾回忆在湖西战斗的峥嵘岁月,都激动地说:“

菏泽日报 2021-06-01 09:20 大字

苏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

团结日报旧址

乡村产业振兴项目丰收了

在灿烂辉煌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和波澜壮阔的红色湖西区革命史中,单县朱集镇所属的张寨村、张花园村功绩显赫。

位于鲁苏皖三省交界的朱集镇,是湖西抗战时期党组织的发源地、红色根据地,单县第一个党支部、第一届中共单县县委、中共鲁西南工委、中共苏鲁豫特委、湖西专署和全县第一支抗日武装均在这里诞生。

近日,笔者怀着激动而崇敬的心情踏上这片红色热土,切身感受在党的领导下的时代变迁。

抗日组织?后勤部长?官称“二嫂”

张寨村是湖西早期党组织活动的中心。1936年春,出生于张寨的张子敬组织成立了单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张寨党支部。

抗战爆发后,张寨成为党的工委、地委、县委活动中心。1938年,张寨成立了抗日自卫团。以张寨为中心的单县东南部,党的基础和群众工作始终是苏鲁豫边区最好的地区之一。

1938年,张寨抗日自卫团组织了几次大规模“亮兵”活动。每次活动参加的联防队员都在千人以上,浩浩荡荡、威武雄壮,鼓舞了士气,扩大了影响。单县各地及周边地区迅速掀起了组建抗日自卫团的热潮,抗日烽火越烧越旺。

1937年12月,中共单县县委成立,办公地点就设在张寨,许多重要会议都在张子敬家中召开。张子敬的二嫂齐居真和妻子蔡志真成了“后勤部长”。

二嫂齐居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张寨党支部书记。1942年,湖西军分区的伤员被安排在齐居真家养伤,二嫂对待伤员如同亲兄弟,照顾得无微不至。一天,驻单城日军到张寨扫荡,二嫂获悉后,连夜和三嫂一起在朱家陵地挖了一个地窖,把伤员藏匿起来。又冒着生命危险,给伤员送饭送药,直到伤员安全脱险。

张子敬的妻子蔡志真既是“后勤部长”,又是保卫干部。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领导开会,她就站岗放哨,从未有过闪失。

张寨成为湖西革命的堡垒,张子敬的家就是湖西抗日斗争的指挥部。许多从湖西走出去的领导人回忆说:“张子敬全家都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传荣是张寨人,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张寨抗日村长、抗日动委会队员、纺织合作社副主任、妇救会成员。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西南农村还盛行妇女裹小脚的陋俗。杨传荣带头在群众大会上现身说法,控诉小脚带来的巨大痛苦,号召妇女放脚,参加抗战。

杨传荣家里秘密存放着八路军医疗队的药品器械。每次反扫荡,杨传荣首先把药品器械藏好。苏鲁豫支队重伤员经常秘密安置在她家养伤,有的一住就是两三个月。期间,有日伪军扫荡,杨传荣就马上护送伤员转移到野外,躲避地点只有自己知道。

杨传荣还动员富裕户出钱抗日,争当开明绅士。她积极参加运粮队,用独轮车推、牛车拉,把粮食交给八路军。爽朗大方的杨传荣总以“二嫂”自谓,湖西抗日队伍中,无论干部战士,无论年长年幼,皆称之“二嫂”,成为队伍里的“官二嫂”。

在朱集镇,年长者都能讲出抗日的故事,其中抗日儿童团的“小歌手”张进所讲的故事最多最亲切。张进老人经常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把红色故事讲下去,把党的辉煌历史讲下去,把党的优良传统传下去……”

抗日歌谣?团结日报?马良狙击

1938年3月,张寨、张花园、王岗等十几个村组成的抗日自卫团联队集结张寨。

当时,张进只有13岁,是儿童团的“小歌手”。为宣传抗日救国运动,自卫团联队组织抗日战士编唱抗日歌谣,评出的10首歌谣中的《千万不能打呼噜》感召力强,最受战士喜爱。如今,张进唱起来仍然动人心弦:“日本鬼子打进东三省哟,我们还在打呼噜。日本鬼子打进山海关哟,人们还在打呼噜。哎哟……日本鬼子打到芦沟桥哟,我们才睡醒。同胞们醒来吧,鬼子打进了济南府;兄弟们醒来吧,鬼子打到了家门口,我们不做亡国奴,敢与鬼子刀见红。同胞们,扛起枪拿起刀,对准鬼子头;同胞们,千万不能打呼噜……”

张进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抗日积极分子,高文甫、张子敬、梁步庭等党的领导干部都曾在他家秘密部署抗日工作。因此,小张进看到了许多党的“秘密武器”,其中就有在张花园村村民张学昌家秘密编印发行的《团结日报》。在团结各群众团体、社会阶层人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这份小油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团结日报》由魏钦公任主编,发行量由创刊初期的数百份增至上千份。后来更名为《哨兵》,并“发行”到敌人内部,唤起许多有良知的人弃暗投明,反击日寇。

在朱集镇,孩子们爱听“打大刀”“借大枪”等抗日故事,其中“马良狙击战”最令人激动。

1938年7月2日,张寨抗日自卫团联队获悉日军吉谷师团1000余人从砀山向单县进犯。在高文甫的率领下,抗日队员越过黄河故道,埋伏马良集附近狙击日寇。待小鬼子进入伏击圈后,高文甫高喊:“打,猛打。”顿时,杀声震天,枪炮齐鸣,把鬼子打得乱作一团,死伤数十人,丢盔撂甲、落荒而逃。

2019年,单县启动“寻找红色记忆”工程,张学昌的孙子张传坤、李传军捐献了湖西专署专员、抗日将领李贞乾饲养战马的石槽、饲料轧刀和《团结日报》印刷设备等抗战时期文物22件。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往昔的壮歌、今朝的秀美,张寨村、张花园村始终是朱集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直以来,朱集镇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砥砺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去年,朱集镇荣获“菏泽市担当作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社会稳定

位于镇政府驻地的聚润装配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免漆门优秀工业化企业,也是“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战略合作企业,一期生产基地的自动流水线,昼夜不停高速运转。“二期项目投产后,年可产环保免漆门、环保油漆门33万套及配套装饰线条。”企业负责人张正勇说。

近年来,朱集镇努力构建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增强招商吸引力。2020年引进碧海化工、国合医疗、凯龙食品、胜辉商贸等11家项目企业,涉及商贸物流、食品加工、新能源发电、生态农业、医疗器械生产等领域。投资额过千万元招商引资项目落地3个,其中过亿元项目落地1个,签约过亿元项目2个。

新落成的大张庄村,乔迁新居的村民刘广友、刘传备等正在开心聊天,背后大门上的“福”字闪烁着金光。“我做梦也想不到,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住上小别墅,感觉幸福得很!”刘广友乐呵呵地说。

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目前,作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示范村,956户村民陆续告别旧村,迁入新居。

目前,朱集镇正在打造一批特色种植基地和“三省井”、红色文旅及农业观光项目,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侯楼村桑蚕基地达到1500亩,太行堤河沿岸村庄种植杭白菊1000余亩,农副产品加工小微企业发展方兴未艾,薯粉、泡椒等特色产品远销北京、杭州、重庆等地。

该镇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清理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拆除乱搭乱建、残垣断壁,开展“美丽庭院”“清洁庭院”创建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村通、户通道路及公厕、停车场,疏通沟渠,架设桥梁,升级改造平安大街,亮化、绿化、硬化、美化工程成果丰硕,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全镇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该镇以推进源头预防社会矛盾为根本,严密防控社会稳定风险,认真落实领导公开接访制度,积极畅通信访渠道,着力化解突出信访矛盾,重点做好了重点人群信访维稳,妥善解决信访积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维护群众合理诉求,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有效杜绝了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文/图 记者王富刚通讯员刘厚珉景天韦

新闻推荐

城际公交司机敬老获称赞

本报讯(记者孔博)近日,单县971线路驾驶员唐怀哲驾驶班车行驶至恒盛大市场站点时,看到一位老人乘车时行动不便,唐怀哲二话没说...

单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单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