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明代气象专家 于墨林

禹城市报 2007-07-22 00:49 大字


明朝嘉靖年间,禹城城西于屯村出了一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气象专家于墨林,对风霜雨雪、地震冰雹、年成丰歉等天气的变化,他预报得很准。

于墨林自小爱读书、勤思考,性格内向。两个哥哥嫌他懒,常向老爹告状。老爹平时就对小儿有点偏爱,对两个儿子的告状也没放在心上。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他想考考孩子们的智力。一天,老爹在门口横放了一张条桌,大女儿和两个大儿子都认为是老爹放的,谁也没敢动,进来出去都从桌子底下钻。只有小墨林把桌子挪到了一边。老爹非但没有怪罪墨林,反而决定以后让墨林当家。两个哥哥虽然有点不服气,既然老爹做了决定,也没有办法。

于墨林刚当了家,就接连办了两件违背常规的事:开春以后,各家各户都忙着在春茬地里种谷子、高梁、棉花等秋季作物,可于墨林却让人把家里的春地都种上麦子。在我们这一带,小麦都是冬天种。“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这是尽人皆知的谚语。哪有春天种麦子的?更奇怪的是,麦苗刚长到尺把高,于墨林就叫人把绿油油的麦苗全割倒,并且一小把一小把地捆好,放到阴凉处风干着。人们都纳闷,不知墨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们北方通常是春旱,夏天雨多,所以人们大都春天泥房上瓦,而于墨林,却让人上房揭瓦,把揭下的瓦很整齐地码在墙根下,用柴草盖好。这时人们便私下纷纷议论:这于老汉让墨林当家实在不明智。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雨季到来。一天夜里,忽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下起了冰雹。村子里所有房上的瓦全给砸烂了,唯独于墨林家,连一叶瓦片也没伤着。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于墨林上房揭瓦的用意。

“秋风凉,里外忙”,收割拉运,轧场入仓。就在这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又突然闹起了瘟疫。别人家的骡马牛驴大多死亡,而于墨林家的牲畜却安然无恙,照旧欢蹦乱跳地拉秋轧场。人们一问才知道,于墨林家的牲口吃的就是风干了的麦苗。于是村里的人们都来他家买麦苗。这下子人们算是服气了,都竖起大拇指说:“咱村出了个大能人”。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围在一起喝酒,两个哥哥对墨林说:“咱这个家,你说了算,以后你就继续当这个家吧,我们都听你的”。于墨林低头不语,长吁短叹。大伙忙问:“咋的了,有啥心事?”墨林说:“圣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也不能光蹲在家里,我还打算考取功名,过了年就走。”老爹明白小儿的心事,点头应允。两个哥哥急了,忙问:“你一走,那来年咱种什么呢?”于墨林用筷子指点着桌子上的花生和地瓜说:“快趁热吃了,凉了容易坏肚子。”过了年,墨林走了。这年春天,徒骇河泛滥,河堤上涌上大量沙土,而到了夏季又严重缺水,老爹细想三儿子的话,明白了该种什么,便召集乡亲们,告诉他们要种什么。这年秋天,各家各户场院里堆满了地瓜和花生。原来沙土地只适合种这类农作物。为了感谢于墨林,村民们用五谷杂粮做出一种年糕,取名就叫墨林糕。第二年,于墨林考取了拔贡,村民们奔走相告,欢庆了三天。

墨林考中拔贡后,拜谒禹王庙时写的一首诗《登具丘谒禹王庙》来佐证:“大禹抑洪水,水抑天下平,后人思厥德,举以名此城。因之附会流传久,有台蕞尔亦禹名。我来陟其巅,感叹生余情:禹之治水治一世,未能千秋万古宁。殷室五迁实逼此,周秦以后几变更。前年决单县,去岁泊东明。千里常惊沉大地,万姓无计呼苍冥。禹昔拜昌言,集议以谋成。愚者千虑或一得,我生其时当一鸣;地周四海理可信,地倾东南事无凭。若非决破龙门口,未知此水何处行。雍州东北野广漠,西岸夹束山连横。奚不凿开北山脊,导此洪水入北溟。”

历代来禹城登具丘瞻仰禹王的文人墨客,都要题字吟诗,其内容大都是歌功颂德,或赏景抒怀。惟于墨林的诗独辟蹊径,即非一味歌功,也不单纯赏景,而是借史述志,通篇贯穿着他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关心民生的进步思想。我想,如果于墨林生于今世,很可能成为一位了不起的自然科学家。起码是一位气象专家或水利专家。惜其生不逢时。

市档案局供稿

新闻推荐

单县优化“行政生态”推进效能改革 发展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

单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