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艺术传承 访“中华食雕”北派传人武术

菏泽日报 2022-01-21 09:25 大字

一根青萝卜、一个西瓜、一个土豆就能随意雕刻出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且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们在进餐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愉悦心情,这就是食品雕刻的魅力。

成武县汶上集镇燕庄行政村小伙儿武术是“中华食雕”北派传人,他师承辽宁烹饪协会理事、食品雕刻名师苏社友和济南市烹饪协会理事、雕刻大师王先之。2000年,武术在原山东省劳动厅服务技工学校学习厨艺时接触了食品雕刻,便一下子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也从此与食雕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武术介绍,食品雕刻是艺术的结晶体现,在当今激烈的酒店竞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五千年的烹饪文化长河中留下来的一朵夺目的奇葩。它最早起源于春秋时代,是用烹饪原料,雕刻成动植物、人物、花卉、风光建筑等各种图案与形态来美化菜肴装点宴席的一种美术技艺。它既是烹饪技术的一部分,又是艺术殿堂里独特的一门艺术雕刻,被誉为“中华食雕”。受行业性质决定,食品雕刻速度必须要快,雕刻时讲究一气呵成,才能留住作品的神韵。

上学期间的武术主攻凉菜雕刻,他在闲暇之余最喜欢到街头的报亭里翻阅烹饪雕刻类杂志,看多了杂志上一些食雕大家的作品,就开始越来越感觉自己会得太少。在技校毕业后,武术被分配到一家大酒店工作,他一边工作一边拜师学艺,提升自己的雕刻技术。“最初为了学习食品雕刻,我每天都坚持练习,两天就得用一百斤萝卜,手上磨出厚厚的茧也没有停歇过。有时为了磨炼技艺,自己还带着萝卜去闹市雕刻,让大家现场来评判自己的作品,直到围观群众拍手叫绝才罢休。”武术说。

食品雕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如今的武术已经多年没有从厨,而是一心把精力放在提高雕刻技艺上。武术说,新春佳节临近,他目前正在着手创作虎年主题作品,在庆祝新春佳节的同时,也寓意祖国在新的一年能够驱逐“瘟神”、虎年大吉、虎虎生威、国泰民安。

文/图 记者 时苏建

新闻推荐

十万斤白菜,装满了朴实的家国情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沙元森零下8摄氏度,连夜装车!山东菏泽农民给西安捐出10万斤大白菜一事在网络流传开...

成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武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