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注重文化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绘就水韵画卷
乘船畅游文亭湖,正值盛夏,万亩湖水碧波荡漾,鱼虾游移,候鸟成群,岸边柏柳滴翠、芦苇婆娑,郁郁成荫,风景宜人。
一个湖泊的沧海桑田
成武素有万亩城湖之称。“一湖四河”从3000年前的古郜国流淌至今,从未停歇。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发展优势,成武县立足实际,擘画了修复水生态,打造“伯乐故里,水韵新城”的美好蓝图。
成武县在规划建设中注重文化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不盲拆、不盲建,将城、塔、亭、台、井、泉、湖融于一体,让城市回归自然,使水源得以涵养。围绕“伯乐故里、水韵新城”总体规划,以文亭湖、郜城河、乐成河、东鱼河为骨架,重点打造文亭湖湿地公园、周自齐湿地公园、乐成河湿地公园、郜城水街、东鱼河国家级湿地公园,构建生态水系,实现活水进城、活水秀城,城区水系面积近5000亩,并实现通航。
河湖相连,清水进城,从湖心岛码头登船,经文澜桥,绕文亭山,过相马广场,穿文亭桥、永顺桥,一路向东,碧波荡漾,鱼戏鸟鸣,蜿蜒5公里,经郜城河、乐成河,直达东鱼河湿地公园。沿湖道路曲径通幽,昔日的沼泽地如今水清鱼肥、荷花飘香,饱经沧桑的文亭湖被赋予了“清波荡漾拂人醉,一城人家半城碧”的诗意意境。
几所遗迹的文脉传承
文山夕照,寿峰朝曛、西浦荷花、雁池秋月、映湖晨烟、凤岭春云,人称成武“古城六景”。清代徐敬铭曾有诗描述旧时成武,“薄暮文山过,蒹葭两岸风。淡金描屋角,寒翠郁峰东。树古巢云鹤,庭空咽草虫。老僧归去晚,影乱夕阳中。”成武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居住点密集。夏代归属王朝,商成郜邑为王畿之地,西周初年建立郜国,秦时置县。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8处,市、县级各34处,已知文物点140处,人文古迹众多、文化源远流长。
在18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城建设中,成武坚守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通过做好文化传承保护,挖掘文化内涵,实施生态修复,公共文化设施配套等工程,保留了周朝古城的卧牛格局,对新石器时代的古迹大台、小台、文亭山、民国女子中学等古老建筑全部进行保护修复,妥善延续了历史文脉。深深的水,静静地流。曾经的历史舞台如今已成为历史遗迹,被时光封存了记忆,镶嵌在河湖之间,无声地诉说着成武的沧海桑田。
一座古县的日新月异
伯乐故里,千年古县。而今,成武县北部新城建设日新月异,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公园建成开放。按照做大现代服务业,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成武投资5.11亿元,倾力打造郜城水街项目。项目依郜城河而建,西起湖心路,东至永昌路,全长3公里,文亭桥、寿峰桥、通乐桥、会文桥、乐成桥等景观桥梁点缀其中,沿岸以特色水街、水院、滨水胡同等富有特色的小尺度建筑群落为主体,突出“景、产、城”的融合,集吃住游玩于一体,打造“城湖观鱼”“会文书苑”“东街梦寻”等特色主题区。依托乐成河、相马湾等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生态绿廊、创意商业街区、风情水街、汉堤公园等四大功能区。完成河湖水系沿岸的不仅是景观带,更是横跨城市东西的经济增长带。那些老城区、城郊区及曾经的黑臭河沿线城市边缘地带前所未有地被揽入城市发展大框架,短短三年时间,实现了“脱胎换骨”,破茧蝶变,安置房、学校、医院、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也一体规划投入建设。从面子到里子,群众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幸福感。
一河碧波穿城过,两岸旧貌换新颜。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一座“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城市画卷已然展开。 通讯员 王立新
新闻推荐
重新修复的赵于京办公处赵于京修文庙纪念碑张长国在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为《布商》的志怪小说...
成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