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古迹在城市中闪光 成武县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兼济的典型经验

菏泽日报 2020-03-18 09:47 大字

永顺路红旗剧院人文古迹,是城市建设的障碍,还是城市建设的亮点?在许多地方把文物与城建看作是矛盾共同体时,成武县却视人文古迹为至宝,以此进行城市整体规划,让人文古迹镶嵌于城市肌体里,在城市中熠熠生辉,从而规避了“千城一面”的魔咒,打造出了独具成武特色的城市样板,令人耳目一新。

排查保护确保每一处古迹安全

成武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代就归属于王朝,商代形成郜邑,成为王畿之地。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弟于郜,“城,成于武王。”3000多年前,郜国建都于成武老城,开启城市建设之始。秦时置县,文化资源丰富,仅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址境内就有59处,占全市堌堆遗址比例三分之一以上,出土过石器、陶器、骨器、铁器、瓷器、铜器、玉器、古钱币等多种类别的文化标本。

有3000多年历史的成武老城,居民区内许多房屋摇摇欲坠,布局杂乱无章,街巷九曲十八弯,被戏谑为“小偷来了都迷向”的地方。2016年12月,新的一届县委、政府决定对古城街实施棚户区改造。文物古迹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印记,为保留古迹,成武县责成文化部门先行进行排查,筛选一批年代久远、建筑规整、文化内涵丰富、历史特征鲜明的古建筑、古遗址,聘请市县相关专家进行研究论证。最后,确定保留有特殊文化元素符号的成武明清县衙、清代吕氏民居、民国时期国民女子学校、文革时期的红旗剧院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及一批古树。

整体规划发挥人文古迹阐释性

在建设中,成武坚守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不盲拆、不盲建,注重发掘历史文化元素,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文亭山、大台、小台及伯乐相马塑像、千里马群塑、红旗剧院等一个个历史遗迹成为闪亮的文化符号,镶嵌在河湖之间,无声地诉说着成武的历史,阐释着成武的文化。

通过做好文化传承保护,挖掘文化内涵、实施生态修复、公共文化设施配套等工程,保留了周朝古城的卧牛格局,对新石器时代的古迹大台、小台、文亭山、古郜大堤、元代棂星门、明清县衙等古老建筑全部进行保护修复,既传承了文化,又为市民提供了一处处休闲场地,留存了城市记忆,留住了文化乡愁,让城市焕发了无限活力。目前正依托“成武县民国女子学校旧址”,创立山东省第一家“教育博物馆”。此外,文亭桥、会文桥、寿峰桥、通乐桥等11座仿古景观桥,也同样彰显着成武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现在,成武北部新城建设日新月异,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公园建成开放,河湖相连,清水进城,一幅“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城市大画卷展现在眼前。

科技先行健全古迹保护新机制

成武县历史遗迹众多,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并有142处已知文物点。成武除坚持每季度至少一次的文物巡查外,还积极申请天网工程经费20万元,对重要古遗址、古建筑等文保单位安装了监控。目前,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网工程正在试点安装,成武已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成武县博物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展品丰富。2018年4月,成武逐级申报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保护项目经费132万元。这也是2018年度国家文物局批复山东的唯一县级博物馆项目。通过对珍贵文物的三维数字化采集、管理、VR展示以及网络平台的搭建,达到数字展馆、三网合一以及微信客户端项目的数字化支持、文物信息资源共享化服务的工作目标,构成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信息网络为支撑、社会服务应用为核心的精品陈列数字化展览展陈管理体系。

文/图通讯员隋启良

新闻推荐

加强疫情防控 确保工程进度 S318郯兰线路肩加宽工程见闻

近日,在郯兰线成武段沿线,记者看到一幅朝气蓬勃的施工景象:道路两侧路基早已加宽碾平,每隔三五十米,就有一位戴着口罩的民工持...

成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武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