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吹糖人,留住儿时的记忆

牡丹晚报 2015-01-08 21:17 大字

□记者 通达 长天◆捏▼吹

▲◆作品《黄鼠狼拉鸡》基本成型

◆郭保利的部分作品

1月7日下午,记者在牡丹区东关小学附近见到郭保利时,他正忙活着,精致木盒里陈列着鸡、猴、历史人物等用糖塑造的“好奇物件”,不少人驻足观看。

64岁的郭保利出生于成武县伯乐集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吹糖人的手艺是家传。他干这一行已经30多年了,十二生肖、古代人物都能用糖稀吹出来。

最初为生计,如今早已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

“我小时候经常看伯父吹糖人,但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以此为职业。”1月7日,说起吹糖人,郭保利回忆说,当初学习吹糖人只是为了生计。

“每天能赚点儿,比在外面打工划算得多。”郭保利说,那时,他没想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手艺能伴随他30余年。

在郭保利看来,吹糖人最初是为了赚钱,但现在早已当成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

“只要有空,我就骑车载着小木箱走街串巷,吆喝着吹糖人。尤其是到周末和节假日,一大早,我就进城吹糖人。”郭保利高兴地说。

吹一吹拉一拉捏一捏,几十秒一气呵成

“我要个大公鸡”、“吹个老鼠喝油”……看着一小团麦芽糖瞬间在郭保利手中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不管是经过的大人还是小孩,都不经意间放慢了脚步,对郭保利那双“神奇的双手”充满了好奇。

一个小木箱里,放着郭保利的全部装备,装着熬制麦芽糖的木炭炉和小锅,木箱上放着一个木框玻璃箱。每做完一个糖人,他就随手插在箱上。

郭保利熟练地挖出一点儿麦黄的糖稀,抖一抖,拉一拉,很快就捏成空心的管状。鼓起腮帮子一吹,那麦秆般的管子竟让他吹成一个半透明的球。他这才从那红的绿的蓝的紫的小格里面,取出一丁点,这边捏成腿,那边揉成头,又补上耳朵,胡须,还有条小尾巴……

几十秒的过程看似简单,但别有学问。郭保利说,吹的过程中不仅讲究用气,还考验手指的耐热能力。熬好的糖,温度在七八十度,稍微掌握不好,手指头就会烫出血泡。

有人愿意学,他就愿意教

郭保利一般选择在学校附近吹糖人。

记者发现,吹糖人不仅吸引了很多放学的学生,还有很多接孩子的家长。两个女孩买了一个糖人在自拍,还商量着是发到微博上还是发到微信上。

一位中年女士买了一只“大公鸡”。她告诉记者,糖人勾起了她对儿时的回忆。“我记得小时候赶集时,偶尔看到吹糖人的,父母给买一个,舔着玩着就是非常开心的一天。”宋女士回忆道,如今,再看到糖人就能想到自己小时候的欢乐时光。

吹糖人让郭保利感觉最大的快乐是自由。

“不需要看人脸色,高兴了就多吹点儿,心情不好了,就少吹点儿,最多时一天能吹100多个。”郭保利说,孩子们的笑声让他感到满足。

现在,谋生已经不是郭保利吹糖人的主要目的。在他心里,保存这门老手艺,才是最大的动力。

“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郭保利乐呵呵地说。 

新闻推荐

夫妻闹离婚,拘留所里得化解

本报讯 (通讯员 孙建征)近日,拘留期满后的鹿某再次来到成武县拘留所,陪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妻子小华(化名)。夫妻俩紧紧握着副所长张天俭的手,对他帮忙挽回濒临破裂的婚姻深表谢意。一个月前,鹿某...

成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