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帮建28个大棚,给贫困村送来希望

农村大众报 2014-12-17 00:53 大字

龙希江(右五)与村民在大棚前合影,在建大棚承载着村民致富的希望。前任“第一书记”捐来一台旋耕机,村民在学习旋耕机的操作。平坦的水泥路、道路两旁排列整齐的绿化树、为修建大棚而忙碌的村民……近日,记者来到成武县伯乐集镇康楼村,感受着村庄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想象不到这里曾经是“下雨一身泥、用电供不上、老少爷们没活干”的贫困景象。

“我们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离不开‘第一书记\’的帮扶,修路、改电、绿化,还带领我们致富,没有‘第一书记\’,就没有康楼村今天的发展。”康楼村村支书宋聚元说。

每个补贴4000元建大棚

康楼村是省国防科公办“第一书记”帮包村。第一、二批“第一书记”到来后,帮村民修了路、改了电,村里的基础建设发生了根本变化。如何带领老百姓走上致富路,成了第三任“第一书记”龙希江最关心的事情。“来村里帮扶,是个良心活,既然来了就得干好。”龙希江说,“一时的拨款救助,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村子的贫困局面,给村民找个致富项目,引导村民自发脱贫,才是长久之计。”

路修好了,电也改好了,干点什么呢?龙希江请来农业专家,对康楼村的耕地进行了土质监测,发现康楼村的土地适合大棚种植。经过一番考察研究,龙希江决心帮助村民发展大棚种植。

每个大棚给老百姓补贴4000元,一家一户去劝说,最终,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康楼村建起了28个蔬菜大棚。“这28个大棚,数量并不算多,给老百姓埋下一颗致富的种子,等老百姓见到了效益,规模就上来了,到那时就能发芽结果。”龙希江说。

引来合作社成功经验

“我们没经验,没技术,又没销路,本来种粮食,就攒不了几个钱,万一赔了怎么办!”因为从来没有种过大棚,康楼村村民顾虑重重。

龙希江直接把成武县金桥菜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熟管理经验引了过来,合作社包技术、包销售。李行市是龙希江从金桥合作社聘来的“土专家”,建大棚、种植、销售,他全程负责。“种子、肥料、技术、销售,合作社都会负责到底,已经与村民签订了回收协议。一亩地大棚,只要不是天灾人祸,保证能收益8000元以上。”李行市说,“我现在已经在村里住下了,不帮老百姓赚了钱,我也不用走了。”

康楼村村民石永福61岁了,借了3000多块钱,建了一个大棚。“本来我也很害怕,10多年了,家里没攒下一分钱,借钱建的大棚,万一收不回来,这日子真没法过了。”石永福说,“与合作社合作解了我心头的顾虑,他们包技术、包销售,签了协议,也放心了。现在我对脱贫致富充满信心。”

前任捐来旋耕机

大棚建起来了,龙希江准备帮村民买台旋耕机。他联系到了前任“第一书记”申登峰——山东红旗机电公司职工。“本来手里资金有限,只是想从他那便宜点买台给村民用,没想到,申登峰听说了我这边的情况,钱也不要,直接说送一台,很让人感动。”龙希江说。

近日,申登峰驱车500多公里,从潍坊市把一台旋耕机送到了康楼村。他对记者说:“听说康楼村建起了蔬菜大棚,真的很高兴,那时候我想干还没来得及干的事情,龙书记干成了,我们公司必须得全力支持。前期先捐一台,试着好用,我回去联系,再多捐助几台。”

人走了,心还在,红旗机电公司的无私帮助感动了龙希江,也感动了康楼村人。“‘第一书记\’是我们村的恩人,没有他们,我们村还不知道要穷到什么时候。”村主任谢金华说。

新闻推荐

拥军老人猝然辞世武警官兵挥泪痛悼

农村大众报成武讯(通讯员李启恩常方元)1月8日,武警成武县中队的20多名官兵面色凝重,列队来到成武县经济开发区王庄村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向12年来义务为中队服务的编外“后勤部长”张海...

成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武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