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的舞台 创业的热土 菏泽市高质量发展侧记
这注定是菏泽腾飞的完美注脚——
4月2日上午11时37分,在菏泽牡丹机场,山东航空SC2319航班顺利起飞。在千万菏泽人的注视下,“航空梦”实现了。
“牡丹机场正式通航,菏泽与外界的时空距离瞬间拉近,对外开放的空中走廊迅速架起,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首航仪式上,市委书记张新文说。
牡丹机场是国家民航局2018年重点推进建设的11个新建机场之一,机场建设创造了华东地区建设速度最快、验收时间最短等多个“历史之最”。
“好多年了,一直在期盼。以前需要去郑州或者济南坐飞机,很不方便。现在,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坐飞机了,十分期待。”市民王哲激动地说。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同志介绍,机场通航后,菏泽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完善,将极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菏泽市早日实现后来居上目标提供坚强的交通保障。
腾飞的菏泽,是一片投资的沃土。
位于菏泽高新区的寰酶生物制药是一家成立不久的企业,好不容易做实了前期各项研究,却卡在了产品产业化上。
“企业一旦进行产品产业化的时候,都面临着重资产投入、投资周期长的问题。”睿鹰制药总裁彭继先介绍说。
为帮助初创团队跨越产业化障碍,菏泽市打造了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共享平台,以期为企业提供生产必备的场地、设备、团队和原始资本。这样,不仅可以让企业专心搞技术,还能以技术或人才等无形资产入股。
“6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在共享平台上已经完成了6个品种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生产,效率非常高,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预估,企业第一年的销售额就可以达到3000万元左右。”寰酶生物制药负责人倪国伟说。
有平台做载体,越来越多来自上海、苏州、广州甚至国外的研发团队慕名来到菏泽。
此外,菏泽市还在北京建立离岸中心,通过天使投资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补齐人才和创新的短板。去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投资额、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35.4%、28.7%和18.3%。各个区县也在原有基础上补链、强链、延链,构建起了全市一港四园、多点支撑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菏泽投资沃土上,正结出一个个甘甜的“发展果实”。
腾飞的菏泽,更是一片创业的乐园。
据统计,菏泽有160多万人常年在外打工。瞄准这部分资源,菏泽市在全国设立250多个服务站,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
郭龙涛是一位在外打拼了多年的菏泽人,因做羊毛生意而小有成就。
经常考虑返乡创业的郭龙涛,曾经却一直拿不定主意,“顾虑很多。我们企业发展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可是,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起来又谈何容易。此外,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让我心里没底。”
郭龙涛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从长远看,毛纺行业在产业园里集群发展是大趋势。可要建产业园,难题一堆,谁来解决?
“为了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建产业园、做配套设施、解决土地等问题,确保企业只需拎包入住就行。”曹县王集镇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顾虑一个个被打消后,郭龙涛顺利返乡,在他的带动下,前后有多家纺织企业和配套商搬进了产业园。
“郭总(郭龙涛)的企业造血能力比较强,在和他的企业配套发展时,我们的企业也逐步地成长起来了。”曹县和至顺毛纺负责人郭茂宇谈及集聚发展时说。
针对刚起步的返乡创业项目,菏泽市还成立创业孵化基地,提供一站式服务。
“创业的后顾之忧,在菏泽基本上都可以解决了。有关部门提供了一切有利条件,为返乡创业保驾护航。”九泽换热系统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文境深有感触。
在一系列返乡创业利好政策吸引下,“十三五”期间,菏泽市累计返乡创业就业30.1万人,引进过亿元返乡创业项目229个,逐步将“劳务输出大市”转变为“返乡创业大市”,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重要推动力量。
大江起宏图,奋楫再扬帆。
在极不平凡的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菏泽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基础支撑能力为抓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扩产增效等工作,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稳中有升。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43家,达到1925家,净增283家。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今天,古老而又年轻的菏泽正站在新起点上,奋力书写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崭新篇章,以腾飞的姿态在后来居上征程上奋力拼搏。
记者 胡德光
新闻推荐
“咚咚,咚咚,咚咚……”随着空气锤一次次有节奏的击打,一个被高频炉烧得通红的手挖铲的铁坯,在工人师傅的操作下逐渐成形。这...
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