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群众观点破解“老大难” ——曹县圆梦小镇晏庄社区项目探访

菏泽日报 2016-11-24 00:00 大字

家,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本。

几个月前,曹县普连集镇张庄村村民刘传福说起自己的居住环境,可以用糟心两字来形容。由于张庄村北邻是一家化工企业,异味很重,做梦也想尽快搬出去。

日前,记者见到他时,老刘已笑逐颜开,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他今年就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了。曹县圆梦小镇晏庄社区项目作为该县棚改重点,已经正式启动,目前回迁安置房已经建好,张庄村就在其中。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却了解到,这一棚改项目的建设却远没有想象中容易。

“棚改工作被公认为‘老大难\’,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充满矛盾和纠纷,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上访等不稳定因素。”在工程指挥部,普连集镇党委书记王斌这样说。

马庄村村民马义纯60多岁,独居,尽管他居住的屋子有些简陋,但对老马而言,已经满足。

棚户区改造,让老马感到郁闷的是,自己的房子属于简易板房,按照政策包赔很少。

“一开始我是一百个想不通,下了决心当钉子户。”马义纯边给记者回忆,边略带尴尬,“镇里的赵书记为我的事可是没少费了劲。”“赵书记”是普连集镇党委副书记赵建铭,他一直在回迁工作一线。

“老马居住房屋不符合回迁政策,确实是有些吃亏的。但是,在政策面前,每个人都不能例外。”赵建铭说到此处,话锋一转,“如果从人口安置这个角度,老马就符合政策了,也相对在经济上不算太吃亏。”

老马不知道的是,为了给他获得合规而又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在整个回迁过程中,赵建铭可以说费劲了心力。

“拆迁是难,但是只要一碗水端平,讲原则,在合规前提下为百姓利益考虑,就能完成。”王斌对记者说。 

“有些老百姓不懂政策,不理解。我们就上门解释,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普连集镇镇长霍震补充说。

群众观点是破解这个“老大难”的关键。

2016年10月,马义纯签下协议,并拆除了自己的简易板房。

马义纯的情况绝不是个例。

整个社区回迁安置中,镇工作人员走街串户,运用千丝万缕的人情关系劝说邻里,为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他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心系群众、尊重群众、贴近群众,创造了“棚改范本”。由于工作细致扎实,激励补助政策兑现落实到位,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百姓从“要我拆”转变为“我要拆”。

霍震告诉记者,晏庄行政村3个自然村,306户,1034人,460个院落,仅用5天完成了拆迁;张庄行政村3个自然村, 478户,1520人,828个院落,只用7天完成了拆迁,并且没有发生一例因拆迁到县级以上信访案件,实现了阳光拆迁、和谐拆迁。整个社区于今年7月动议搬迁建设,8月开始拆迁,共拆迁晏庄、张庄、王庄寨、任庄4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2848个院落,面积达34.5万平方米,腾出土地3330亩。

记者在一张社区航拍照片中看到,依托现有化工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大学生返乡创业园、纺织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高等院校博士工作站、研究生试验基地等“五大产业园区一大试验基地”,按照“布局集中、要素集聚、功能集合、资源集约”的原则,一座11平方公里的圆梦小镇已经初具雏形。不久的将来,一座占地412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设有社区服务、幼儿园、小学、日间照料、休闲娱乐、商贸市场等配套设施的新型万人社区将建成,也将成为面向菏泽的新枢纽,妆点曹县北大门的亮丽名片。

记者 王众

新闻推荐

梯次储备 递进培养 动态管理曹县加强党外后备干部培养

本报讯(通讯员王子玉王丽萍记者臧宾)以前党外干部由于缺乏像党内干部一样的系统培养模式,干部综合素质提高慢、进步慢,造成党外干部出现“结构型”匮乏问题,为此曹县探索党外后备干部培养办法,计划用2...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