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工艺走出新路子
□通讯员 张静冬 张国庆
今年夏天,在牡丹区、曹县、定陶、东明等地城乡结合部的一些乡镇和村庄,随处可见开三轮车、电动车叫卖凉粉的人,他们几乎都是牡丹区大黄集镇的群众。
岗李村是牡丹区大黄集镇一个较小的村子,很多年前,做凉粉、豆腐成为这个村几代人的“副业”。从20多年前开始,凉粉这类食品因制作工艺复杂且又利润微薄,渐渐被村里人所轻视。一些年轻人更是认为这是“小打小闹”,还不如外出打工挣钱痛快。
“***”工作开展以来,整天想着寻找“脱贫”的镇包村干部刘卫红在和村民闲谈时了解到,几个卖凉粉的“老把式”挣了不少钱。于是,刘卫红将他们请到村支书家中座谈。他们认为,凉粉虽说是“土里土气”的老行当,但可以想办法让它赋予“现代气息”。不少人却说,现在都啥年代了,谁还喝那个?
可刘卫红不这么认为,她恰恰把这些思路给颠倒过来,鼓励乡亲们说,“凉粉作为咱村的传统产业,历史久远,是得天独厚的。这年头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都讲究个稀罕和绿色食品,如果咱往深处想想,说不定还能打出一方市场呢。”
在刘卫红的鼓动下,村里几个当年的“老把式”信心十足,很快做出了第一批产品,然后由在家的老年人和妇女推向市场。村民苑广银、李福增等引进新型打浆机,比父辈们先前的古老石磨产量高出10倍;村民程银生、程合全等购买大型号驾驶室电车,专门负责销售给集镇大饭店,一天的销量比父辈们骑自行车转悠10天还多。
刘卫红鼓励村民将传统产业赋予“现代气息”的思路激活了几乎被忽略的老产业,在短短时间内,各家的销售形势喜人,有的还和饭店挂上了钩。眼看曾被一度冷落的传统产业焕发了生机,不少年轻人踊跃参与进来,在父辈们的指点下做些前期工作或从事推销。
如今这些家庭,都以老手艺为主,一天收入在100元左右。
- 相关新闻
-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让老工艺走出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