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知青“铁姑娘”的半部回忆录

黄河口晚刊 2012-07-02 22:40 大字

歇工后换上裙装拍照留念,成为她们最难忘的记忆珍藏。 (记者 李晓琳 摄)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1974年,知青姐妹们自编自演节目《铁姑娘》。

" class="group1"target="_blank" >朱文萍、乔红莲、刘梅、马丽……28年了,袁翠云还能清晰无误地叫出照片中几个姐妹的名字。在1974年的菏泽曹县五七农场,这群十六七岁的姑娘们作为下乡知青劳作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和男同志一样风餐露宿在田间地头,高强 度的劳动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她们赢得了“铁姑娘”的美誉;而在不久之后的油田工作中,“艰苦”仍然是最主要的基 调,但提起那个被老照片定格的年代,袁翠云马上想起的还是和队友之间的感情,以及贫瘠日子里想方设法制造出的片刻欢愉。

村头自编自演《铁姑娘》

粗而长的麻花辫子,花格棉袄配皮腰带,带袢儿黑布鞋,姑娘们一举手一叉腰一开嗓,引来全村村民都来围观。据袁翠云回忆,1974年的这场表演是她和队友朱文萍、乔红莲、刘梅等8个姑娘自编、自导、自演的,名字就叫做《铁姑娘》,是曹县五七农场为了迎接春节而组织的一场庆祝演出。

演出服装是临时借来的,演出地点在村头,刚开始一切都显得有点仓促,但等姐妹们的队形一站好、二胡的弦声一响起,正式演出的感觉就有了,村里的老百姓们闻声纷纷围拢过来看热闹,袁翠云说:“后来聚集起来的观众起码能有300人”。尽管是冬天,但舞蹈跳到一半,已经能感觉到身后传来的人声和热浪。第一次在这么多观众面前表演,姐妹几个好不得意。

“铁姑娘”并非她们凭空创造的一个名词。那个年代主张女性颠覆传统的温柔、贤淑形象,身为女孩也追求“一副肩膀两只手,一根扁担两条腿”的豪迈,她们和男同志一同在田间割麦子、收地瓜,努力在生产劳动中“誓叫大地换新颜”。300多个队友在如火如荼的劳动中,她们脑海中都把英姿飒爽、铁骨铮铮的花木兰、刘胡兰当做自己的榜样,“铁姑娘”的美誉便是这样传开的。

文艺记忆里的一抹亮色

刚到五七农场时,300多个知青和当地村民的关系有些紧张,常常是知青们一边在前面割麦子、收地瓜,一边有村民在后面把割好的麦子偷走了。“刚开始村民和我们谁都不了解谁,于是就会有一个误解”,男知青常常因为一句话和村民发生了顶撞,眼看两方就要动手打起来,袁翠云和姐妹们的绝招是用唱歌来打动村民。“姐妹们一曲《朝阳沟》唱完,大家都扑哧乐了,天大的误解都化解开了。”这个有趣的场面让袁翠云至今回想起来还会莞尔一笑,两个互不了解的群体因为朗朗上口的戏曲作品化干戈为玉帛,“可见文艺活动的宝贵。”1976年从曹县返城时,知青们和村里的许多老乡已经难舍难分。

一次歇工时,政工组的师傅来给大家照相,姐妹们脱去蓝布工装换上裙装,在胶片上留下了这难得的瞬间。“现在回头看看,当年的苦当真不觉得苦了,反而这些最有意思和苦中作乐的场面,比后来的许多安逸日子都有嚼头,一直让我回味无穷。”袁翠云说。(记者 李晓琳) 

新闻推荐

生命不息菏泽7岁男孩车祸后脑死亡父母捐其器官让3人获新生

点击查看原图这个小男孩的爱心将让别人重获新生点击查看原图李建运和妹妹(图片由李建运妈妈提供)点击查看原图妈妈在展示儿子照片记者杨芳摄点击查看原图 ...

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