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引导服务促发展 拉动产业见效应曹县非公企业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菏泽日报 2012-06-30 10:31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宋庆思通讯员孙根成王林化王子玉)“七一”前夕,记者从曹县获悉,基层党组织在该县非公企业所发挥的引导服务、拉动产业作用越来越明显。截至目前,全县规模较大的1200多家非公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已建立了党组织,未建党组织的企业,也都选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为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开展党的组织活动非公企业党员一个不漏

近年来,曹县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中,不断深化和提高党组织影响力、渗透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卫园是曹县百隆纺织有限公司去年招聘的职工,上班后担心参加党组织生活会影响自己在公司的工作,一直没有公开党员身份。一年多来,看到公司里的党员被优先重用到中层岗位,同时公司党委每年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活动,党员活动有声有色,卫园消除了顾虑。今年5月份,他主动将党组织关系转到了公司。

针对非公企业中的2048名党员,该县开展了 “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力争“两新”组织不漏一名党员。通过调查摸底,这个县针对新发现的169名不转组织关系的党员,征求本人意见,愿转移组织关系的及时接转,将组织关系转入了企业党组织;一时不能接转组织关系的,将其登记造册,明确其党员身份,做到底子清、身份明,将所有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视野。

支部建在项目上依托产业建组织

在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中,曹县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兼合式”党组织组建,做到“应建必建”扩覆盖,“整合联建”促提升。该县规定,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企业,及时建立党组织;有2名党员的,通过派驻1名党建指导员建立党组织;只有1名党员的,按照就近就地原则,整合建立联合党组织。对没有正式党员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这个县探索出了 “支部建在片区上、建在产业上、建在项目上”的模式。建联合党支部时,注重将一定区域内的“两新”组织进行整合,把规模较小、地域相邻或行业相近的“两新”组织整合起来,建立“联片式”、“组团式”联合党组织。县工商局成立了个体私营协会党委,各乡镇办事处依托工商部门也建立了个体私营协会党支部,吸纳乡镇办事处区域内的个体私营企业为成员,抱团发展。

“支部建在产业上”,围绕芦笋、双孢菇等产业,将“两新”组织串联起来,建立“链条式”联合党组织。目前,已建立了蔬菜协会、双孢菇协会等12个产业党支部,3600名从业人员中,已有党员156人,整合了传统产业的集聚发展优势。苏集镇成立的双孢菇产业协会,梁堂村党支部书记“双孢菇大户”张荣柱被推选为双孢菇协会党支部书记,他和25名党员一起带动苏集村的群众种植了1000多亩双孢菇,每亩纯收入1万余元。

“支部建在项目上”,使项目成为党建的阵地和舞台,在重点建设项目中建立临时党组织,先后建立了曹县万基置业公司等52个临时党支部,每一个临时支部由一名包项目的县级干部担任临时支部书记,实现项目建设与党建无缝对接、加大项目建设进度。

党员纳新标准严把好培训第一关

在非公企业新党员发展工作中,曹县坚持标准,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在党员发展总量上,向无党员或仅有个别党员的非公企业倾斜,向生产一线、青年技术骨干、重点岗位员工倾斜。同时,他们还将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员纳入发展党员范畴,激发其扎根曹县、服务曹县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依托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力量,拓宽外来务工人员中优秀分子的发现和举荐渠道,及时将外来人员和其他流动人员中的优秀青年骨干纳入党组织的视野。

在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中,他们把好培训第一关。在日前举行的为期3天的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参加此次培训的非公企业老板、经理中的118名入党积极分子,受益匪浅。曹县银兴棉业公司经理丰俊成参加培训时说:“在企业我是老总,在这里我就是一名普通学员。”不少企业家老板参加完培训后,有了新的感悟:听了专家报告,学了理论知识,与以前的企业发展相比较,回去后一定将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推动企业发展。

新闻推荐

一堤二廊三岛四园五区曹县倾力打造省级湿地公园

...

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