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设计细节上的缺失,也许不影响整体效果,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却是潜在的——下马“品花”说新村

菏泽日报 2010-07-29 11:06 大字

本报记者武占民

曹县梁堤头镇杨集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全国劳模、村党支部书记李庆献领一帮记者朋友到工地参观,请大家提提意见。一圈转下来,大家伙七嘴八舌,意见不少。

是大家伙吹毛求疵吗? 不是!

老李承认,杨集的新村建设,是他带领村民到外地参观后参考别人自行设计的,楼房是用皮尺量过人家的房子让建设工人照样“描龙”。

面对朋友的意见,老李恍然大悟:“看来,得好好找人设计一下了。幸亏现在改还来得及。”

如下,新农村建设试点正在菏泽市展开,按照要求,各县区今年要建成3个以上试点村,2010-2012年建成30个以上试点村。

走马观花,各地新村试点建设现场进度喜人;下马“品花”,建设规划中存在的细节疏漏或者说不尽合理的地方难免。

在某县已经落成的新村,路是水泥路,两侧每隔十几米就栽几株花,花红正艳,惹人喜爱。在这村里,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热——三四百米的大街,连棵像样的树都没有,上头太阳晒,下头水泥路面蒸,热得人一会就汗流浃背。

街上没树,村民家里更不可有树,因为院子里已全部“水泥化”。一户人家的主人,指着自家院里水泥地说,“以前院子里坑坑洼洼,晴天双脚土,雨天双脚泥。现在可干净了。”

记者反问:“可你怎么也得留块空地栽棵树。现在,你不觉得院子里少点什么吗?”

“可不,现在一出屋门却觉得日头晃眼。”主人一拍脑袋,“当初光想全部硬化好晒粮食了。”

全面“水泥化”是眼下一些新村建设中的通病。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些新村对绿化问题考虑不足,有的村庄虽然也搞了些绿化,但仅仅是“干干净净一条水泥路,稀稀落落两行树”,而所栽的树也都是些长不大的景观树。至于村民院子里的绿化,根本没有预留空间。少了绿树的遮荫,新村就显得少了几分生气。

百户一面,是新村建设中常见的现象。

据了解,很多试点村要求每家每户都采用同一设计样式。这样的新村,从参观者的度角来看,整齐划一,确实壮观。但缺少一种变化的美,显得呆板。

根据外地一些成功经验,新村建设往往要提供五六种户型设计,由村民任意选择。一来,从整体上追求疏落的效果,作到有规有“变”;二来,各房村民人口不同,偏好各异,不同的户型设计更方便村民的生活。

“求大同,存小异”的经验,在菏泽市一些建成的新村中也确实有很好的体现。单县高韦庄镇大徐庄村,是去年完成村庄改造的。在现场记者看到,宽阔笔直的街道两侧,一幢幢新盖的小楼整体风格统一,却不乏变化。随便走访几户人家,发现在设计时,都预留了让房主根据需要自行改造的空间。

一些村庄,由于根本就没有专业规划,完全是“人家咋着,咱咋着”,照搬照抄,甚至把一些设计缺陷也搬了过来。

就拿杨集新村建设来说,厕所设计就是照搬别人的。而事实证明,这种设计方式是非常不适用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新的楼房普遍采用大窗户,宽在1.8米以上。村民们认为这样更亮堂。而记者咨询有关专家得到的资料则显示,如此做法并不符合时下追求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理念。

以往农民住瓦屋的情景下,由于房屋低矮,室内的粉刷往往因陋就简,开大窗可以充分采光。而如今新楼建设都是楼房,墙壁粉刷都能达到一定标准,窗户没有必要留那么大。大窗户的设计会导致楼房夏不隔热,冬不保暖,无形中增加农民的生活成本。

有关人士称,眼下,各地正在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在新村的规划设计上,要着眼整体,更要注重细节。设计细节上的缺失,也许不影响整体效果,但对农民生活的影响是潜在的。特别眼下的一些试点村,未来就是“示范点”,成为被模仿的对象,更应该从细节上加以完善。

新闻推荐

文化经济化 经济文化化曹县强力推进文化经济产业建设

...

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