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学: 为“两弹”研发电雷管

合肥日报 2022-04-16 03:09 大字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一朵蘑菇云在我国西北戈壁滩腾空而起。当晚,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传遍四海、举国欢庆。李富学是参与研发、试爆的工程师之一。

合肥市蜀山区西园新村,89岁的李富学老人家中,一排排奖状和证书熠熠生辉:国家级“微秒级电雷管”(高压快速电雷管)产品质量金奖、青海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在墙角,一个棕色的皮箱引人注目。李富学说,这里存放了他一路走来最珍贵的东西——曾参与“两弹”工作的工作证、日记本和一些泛黄的文件,这些东西伴随他近60年,从青丝到白发,映衬着他的不悔坚守。

1959年,25岁的李富学被调往北京二机部第九研究所,从事用于起爆原子弹的“微秒级电雷管”的设计、研制、生产工作。“当时国内只有秒级的电雷管。”李富学说,“1秒等于100万微秒,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李富学和同事们日夜不停地重复画草图、做模具、穿导线、引爆……两年后,终于达到了微秒级电雷管的各项要求。“后来试爆成功的原子弹与氢弹都用上了这种电雷管,这是我们一生的光荣。”

1963年,李富学成为首批到达位于青海海北州国营二二一厂的科技人员。二二一厂位于青海省的金银滩,回忆起那段戈壁滩上的日子,李富学记忆尤深,“在那里很长一段时间都适应不了高原反应,缺氧、流鼻血,走两步路就喘气、头疼。”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富学一待就是30余年。期间,他的身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当时的生产任务比较繁重,李富学将疗养名额让给了别人,又投入到工作中。

半个多世纪过去,李富学仍然每天坚持看报,见证了合肥乃至全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于如今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李富学说,“只要国家需要,就要认真去做,认真做了,就一定能做好。”

·见习记者 潘子璇 本报记者 代敏·

新闻推荐

4月18日停气通知

为配合长江西路丰乐小区调压站工程建设,现定于4月18日9:00至17:00对长江路至海关路之间的天柱路段沿线区域等停气。恢...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