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马甲”到“大白” 全国劳模第五次出征“疫”线 大雨降温,疫情防控一线还有他们

江淮晨报 2022-04-14 00:47 大字

夏力(右)。

张海涛(左)。

瞿琳。

◤4月12日深夜到13日凌晨,突然的大雨降温,让防疫一线的辛苦值守更加不易。这群人中,有第五次志愿一线防疫的全国劳模,有每天步行2万多步、党龄31年的老党员,还有每天在百米车道来回跑脚肿成“萝卜”的高速执勤人员。◢

全国劳模第五次志愿一线防疫

“从第一次志愿活动穿‘红马甲’到这次穿‘大白’,心里还是挺忐忑的,只希望自己能尽快适应,努力干好,相信自己可以的。”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夏力,同时也是合肥市公交集团BRT3号线党员驾驶员。

4月13日早晨,在合肥绕城高速集贤路道口值守完的夏力有些疲惫,他告诉记者,服从组织安排从社区一线到值守高速道口,算是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为了适应新岗位,夏力12日傍晚提前到岗适应现场环境,学习怎么按步骤穿防护服,询问工作人员熟悉流程。

当晚,夏力主要负责道口最后一道手续,为过往司乘人员发放通行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

“下雨降温后的合肥,深夜12点的风有点凉,但志愿服务现场仍是人来人往,看着辛苦的司机朋友们,检查完他们所有的流程后,在递给他们通行证时我总会送上一句祝福的话:一路顺风。”夏力告诉记者,6个小时的志愿值守中,和五六百名司机交流,发现自己未脱下一次“大白”,没有喝过一口水。

2020年,夏力第一次志愿下沉小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就在蜀山园小区;2021年他再次请缨,在蜀山园小区党支部组织下自愿报名,对小区上千户居民进行防疫测温登记,检查出入人员的安康码,对小区的楼道、电梯进行高频次消毒;今年3月20日开始,夏力第三次下沉基层当疫情防控志愿者,来到高新区美芝制冷设备公司值守,每天面对除公司员工以外两百多人的各地访客,登记、看码、发牌;4月4日,恰逢调休,夏力再次志愿参加市文明办组织的小蜀山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这次志愿值守高速道口,已经是他第五次志愿一线防疫工作。

31年党龄的老党员用脚步守护园区

在经开区新港工业园从紫蓬路到青鸾路路口,有多远?从3月24日起,每周6天,合肥公交第一巴士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张海涛都会用脚步丈量,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在微信朋友圈步数排行榜上,每天步行2万多步的他一直都在前几位。

4月13日大雨降温,这名党龄31年的老党员8点准时到达岗位,打着伞从第一家空调设备企业开始,一家一家检查“两码”联查情况,对外来车辆检查核酸报告,甚至企业食堂、卫生间等消毒情况也要一一查看。

合肥经开区新港工业园中外运合肥物流有限公司所在区域有16家企业,每天都会有200台左右外贸车辆从青鸾路进出。下沉一线的张海涛和其他4人一起,需要对16家企业的人员防疫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

“每天任务特别繁重,园区外贸企业多,流动车辆和人员特别多,检查难度特别大。”张海涛告诉记者,每天同样的话要重复很多次,碰到一些外来企业驾驶员不是很理解的,可能还会冲你发脾气,这时候需要耐心解释。

百米车道来回跑 她的脚肿成“萝卜”

“我们车内拉着一位气管切开的患者,准备从合肥南站坐车前往北京就医,车内人员不方便下车。”4月6日上午,在方兴大道高速道口,一辆来自安庆的救护车开到了道口执勤人员瞿琳身边求助。

随后,瞿琳立即与现场负责人协调,医护人员随即上车采样,两分钟不到所有人员全部采样完成。病人家属连连表示感谢,“合肥这座城市,温暖。”

瞿琳是合肥市交通执法支队肥西大队一名交通执法人员,自1月17日春运开始,她便和同事们驻守在方兴大道高速道口,担起“守门员”的职责。

两个多月时间里,瞿琳就在不足100米的分流车道里来回奔跑,引导核酸检测的人员规范停放车辆,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用手机打字方式与听力障碍人士交流,为孕妇、急救病人协调绿色通道……从上午8点到晚上8点,整整12小时,一天下来嗓子哑了,脚也肿了。

瞿琳说,早上来鞋子合脚,但一到下午脚就肿得跟萝卜似的,只能拖着鞋到处跑。近几日,合肥秒入夏,全副武装的她,汗水浸透衣衫,面部被晒出了“白+黑”的口罩脸。

合报全媒体记者 余佼佼

新闻推荐

发运227列! 1-3月合肥中欧班列稳健发展

本报讯今年以来,疫情等因素对合肥中欧班列发展产生诸多影响。4月13日,记者从合肥市商务局获悉,合肥市积极应对、危中寻...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