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趁东风放纸鸢
风筝爱好者正在制作风筝。
长串风筝。
每个风筝都有自己的特色。
老虎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在清代,高鼎就已经把春日的好景致,放风筝的趣味性写进了诗里。
春分节气刚过,让我们带着这首诗描写的场景穿越时空,在春日里合肥的公园、草坪,也可寻见这舒心惬意的情景。许多合肥市民在春日的闲暇时光里会选择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择一个好天气,寻一块空地,一边沐浴着阳光,一边放着风筝。在合肥牛角大圩、蜀西湖、和平广场……空中不时有放飞的风筝带来的别样景致。
传统风筝和现代风筝的不同又在何处呢?现代风筝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与浪漫?本期文化合肥带大家走进风筝的前世今生。◢
风筝的文化
传承千年的仪式感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的机关术非常出名,墨家发明制作了很多机器,而风筝的前身就是墨子用木头制作的一只木鸟,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墨子的风筝材质,主要用做军用。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胜鸢风筝工作室创始人余又胜是个“风筝达人”。“说起风筝的民俗,有着自古传承至今的‘仪式感’。以前人们还会将风筝线剪断,线断了,风筝就会飞了,这就相当于对先人的寄托和吊唁。这和咱们现在清明节的时候,用放风筝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是同样的意思。”
承载不同文化 天空竞自由
虽然都是放风筝,但是也有不同的流派与风格。比如北京派,以盘旋类风筝为主。“我们工作室里就有一位老爷子,他的技术就非常高。这种类型的风筝操作起来技巧性非常强,基本就是靠一根线拉着老鹰、燕子、蝴蝶等样式的风筝在空中做动作,所做的动作包括在空中飞,俯冲盘旋、左右飞、上下飞。”余又胜说道。
还有著名的潍坊风筝,以板式风筝为主,它的主体是单层或双层的平面升力片,多为轴对称的几何形状。后来,经过几代潍坊风筝艺人苦心研究探索,把国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技巧与风筝制作工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又形成了杨家埠风筝、国画风筝和象形风筝三个分支流派。在潍坊风筝中最具代表性的风筝分别为龙头蜈蚣风筝,硬翅人物类风筝等。
合肥的风筝爱好者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安徽当地的创意元素。一大批想为安徽风筝创作元素的老先生以及风筝艺人们在不断的交流和学习中,发掘了吴兴保老先生做的包公风筝,创意中融合了合肥最特色的文化。
有时,合肥人不经意地抬头看天空,运气不错的话就能看到黑白色的包公脸谱风筝,在蓝天的背景下随风舞动,特别吸睛。
今年,最让余又胜期待的是徽派风筝的申报。申报一个国家级的风筝派系,可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不仅需要很多资源的融合,还要反应这个时代的特点。关于徽派风筝的申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作品,才能进行申报。这些都是需要通过诸多风筝热爱者共同努力完成的。
“在申报之前,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是安徽特色的文化和元素,于是就想到了徽文化和安徽16个地市的地标性建筑。”余又胜举出了例子:“比如安徽的人物体系,包括亳州的老子,淮南的淮南王,合肥的包公、李鸿章,马鞍山的李白等。安徽的地标式建筑,还有黄山的迎客松,安庆的天柱山等。此外,还有淮南的八公山,淮北的相山等,我们都把它们作为具体和特色的元素,呈现在了风筝上。”
据余又胜介绍,如果此次申报成功,徽派风筝有望成为我国第六大风筝派系。谈及此处余又胜挺直了腰背,望向了工作室墙上挂着的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包拯”风筝。
当传统文化遇见现代技术
“传统风筝在制作的时候,骨架必须是用竹子,用线捆扎,把竹子骨架扎好后,再把面料铺到上面,对这个面料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可以选择用布、纸、丝、绸等材料,但是不能用化学材料。”此外,传统风筝在版面内容的选择上也有要求,传统风筝版面设置必须得是有历史留存的文化产物。如果想在传统风筝的版面上画一个飞碟,那肯定是不行的。
认识了传统风筝后,现代风筝区分起来就更容易了。除了制作传统风筝的那些材料外,其他的材料做出来的风筝都可以称作现代风筝。不过,记者了解到,现代风筝是市场化的风筝,在风筝比赛中,它的含金量就会低很多。因为风筝的制作工艺、材质都是评分标准。
随着市场化风筝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于现代风筝的制作再也不局限于用现代材料制作各种图形来吸引消费者。而是想方设法,将现代元素与风筝融合。这时,夜光风筝就应运而出了。
夜光风筝的发光源总共有4种类型,第一种发光源,也是最开始制作夜光风筝的时候,选择的是白炽灯泡。第二种是A柱灯。第三种是LED灯。“现在较为普及的就是这种材质发光源,因为它的材质很轻,且颜色众多。”记者了解到,现在还有用到更新的一种发光源是灯带贴片,这种其实就是把 LED灯的灯珠拿下来,在这个灯带上面一片一片的贴上。亮灯后这些风筝表面可以呈现各种各样的图案。 除此之外,夜光风筝还可以和无人机表演产生同样的效果,在天空中组成文字或图形进行展示。
放风筝的人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在合肥,有这么一群人把风筝当兴趣去培养,也有这么一群人把风筝当文化去传承。
“我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放风筝了,那个岁数的我就已经比有些成年人放得好了。”作为风筝达人的潘先生自豪地说出自己对放风筝的“天赋”。这些年,他从小风筝、玩到大风筝、再到巨型风筝,多次参加的风筝类的比赛,一路走来,是从喜欢到更喜欢,从兴趣到热爱的过程。
如今,潘先生在合肥组建了一个热爱风筝的业余团体,每到节假日,他们就会相约一起放巨型风筝。当数个巨型风筝同一时间放飞时,大部分行人都会忍不住驻足抬头多看两眼,骑车路过的人甚至会靠边停下观看一会。
“今天放的是巨型鲨鱼风筝,全长15米。”潘先生介绍道:“合肥蜀西湖这边的草坪不够大,只能放这么大小的风筝了。”记者观察到,在“大鲨鱼”起飞之前,潘先生一直拿着一个形似“降落伞”的花布寻找风向。“这个叫领航,就是要它先飞起来,然后再带着‘鲨鱼’飞起来。”潘先生介绍道。
和潘先生一起来放风筝的伙伴,有一个人来“自娱自乐”的,有一家三口“轮番上阵”的,还有一家五口“共享天伦”的。“放风筝这个运动多好啊,锻炼身体,积极有意义的事情家人肯定会支持的。”潘先生介绍道:“风筝是个需要全神贯注的运动,所以可以让人忘记烦恼,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
而另一位“风筝达人”余又胜,他不仅把风筝当作一种兴趣,更希望可以把风筝文化发扬光大。谈起与风筝的结缘,余又胜开始回忆多年前的那段有趣的往事。
“我早年是一名司机,这份工作需要长时间坐着,还一直保持同一个姿势。久而久之,我的肩颈就开始出现问题。有一次在现在的天鹅湖附近,我实在是疼得不行,我就从车里下来,躺在草坪上,想想能不能缓解一下。”余又胜说道:“然后就有一个卖风筝的老爷子来问我怎么回事,我和他说了之后,他和我说不能总是保持一个姿势,然后他就建议我,要不买个风筝放放,对肩颈会有好处的。”余又胜就这么开启了他的“风筝奇缘”。令他意外的是,长期坚持放风筝后,他的肩颈问题慢慢地好了,他觉得这实在太神奇了。之后对风筝越玩越感兴趣,就开始寻找风筝组织。
往后,余又胜从玩风筝,到制作风筝,再到研究风筝……他带着风筝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开设风筝课程,组建风筝工作室。从2005年开始热爱风筝运动文化,到2021年通过风筝国考晋升为国家级裁判。就这样,余又胜从玩家成为专家。“风筝的学问太大了,我觉得怎么说都说不完。”余又胜如是说。
“颜值”“战斗力”,皆可比拼
“我在和很多人交流的时候,他们大部分都以为风筝比赛就是比谁飞得高,其实风筝比拼的类型是丰富多样的。”余又胜科普道。
“像软体风筝它在比赛中比的是大小和制作技术。”余又胜介绍道,“如果两个人制作了‘软体鱼’来参加比赛,此时在天空中飞的效果是一样的。那么,裁判就需要把这两个风筝拿到地面上来,从制作的工艺等角度来评判。”同时,风筝比赛还有角度标准,这里的角度指的是,风筝放出后,线和地面的夹角。正常是78度到82度之间是最好的。
还有一个比赛,是竞技类的比赛,要求比赛双方站在固定位置,将风筝放飞后,用风筝在空中缠斗。最终以谁的风筝先掉下来或者被打烂了为判输的标准。这种类型的还有多人赛,通过把多个人圈在一个位置,给固定的时间放飞缠斗,将最后留在天上的风筝定为赢。
除此之外,还有类似自由体操类的比赛,让风筝在天空中跟着音乐“跳舞”,通过做规定动作和自己编排的动作来进行比赛。如果是多人参加此类比赛,还可以利用风筝摆出各类造型。
“比如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在参赛就摆出了‘2019祖国万岁’的字样。”余又胜介绍道,“2020疫情之后,我们用风筝摆出了‘致敬白衣天使’的字样。”
想让风筝飞得更“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在很多城市举办的大型活动里,都可以看到风筝的身影。比如合肥的城市运动会,农民运动会等,都渐渐把风筝作为项目或者元素融进去了。
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愈发丰富多彩,玩风筝的孩子们似乎也渐渐少了。
对于风筝文化如何进行传承,余又胜和风筝爱好者们都非常关心。他们想通过自己的热爱的力量,让风筝飞得更“远”。
“接下来,我们首先会通过举办各类赛事,比如普及推广全民健身,开展巡回展演等形式,增加风筝爱好者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再继续举办培训班,在工作室里专门开设风筝DIY制作,传播风筝文化。我们还会带着风筝进社区、进学校、去乡村……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风筝、喜欢风筝、热爱风筝。”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从合肥轨道交通集团获悉,连日来,合肥轨道线网各站积极行动,奋战在“疫”线,他们全力以赴、尽担当之责,守护广大...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