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好 咱大合肥

市场星报 2022-03-10 03:20 大字

编者按迈入“十四五”,合肥市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将稳步提升。大建设、市容市貌、公共设施等等,在合肥生活,民生福祉随处可见。身为合肥人,幸福触手可及。

展望: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星报讯( 记者 沈娟娟) 记者从合肥市获悉,日前,《合肥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合肥将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到2025 年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0户,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00家,科技成果转化5000项,全社会研发投入中,企业投入占比达到80%以上。

记者了解到,迈入“十四五”,合肥市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将稳步提升,其中,全市吸纳和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突破1200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12%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达3.8%左右,稳居全国前列。根据规划,合肥市将冲击“1158”目标任务,即到2025 年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0户,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00家,科技成果转化5000项。

《规划》明确,合肥将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到2035年,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主要创新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原始创新策源地已经形成、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已经建成,全球科创新枢纽和科创名城基本建成,综合创新能力跃居世界前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同时,“十四五”时期,合肥将继续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动设施建设与交叉前沿研究深度融合。同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滨湖科学城,积极创建国家级科学城。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期间,合肥将通过多种举措,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健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极具竞争力的创新企业集群。其中,为了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合肥将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扶持体系,实施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培育链条,促进形成高水平创新型企业集群。

据悉,“十四五”期间,合肥将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构建“政产学研用金”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机制,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促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办公室”。

根据《规划》,合肥将建立健全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继续实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常态化开展网上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力争到2025年全市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每年就地转化科技成果3000项,其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1000 项左右;每年打造100个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应用场景。

与此同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方式,激发高校院所应用型成果研发转化积极性、实施“揭榜挂帅”加快成果转化、支持成果就地转化场景应用、探索成果沿途转化机制。

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中,合肥计划每年新增一批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平台),力争实现中试基地(平台)重点产业全覆盖。同时,每年新增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不低于30家,培育国家级后备梯队不低于20家,力争到2025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100家,实现县(市)区、开发区全覆盖。

交通:创新科技支撑

星报讯(合交宣 记者 唐朝) 近年来,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不断推动交通管理决策科学化、指挥可视化、调度扁平化、服务便捷化。根据高德、百度地图中国主要城市道路交通健康指数榜显示,合肥市城市交通健康指数排名持续上升,拥堵排名逐年下降。2021年,合肥市在中国主要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排名降至第37位。

据介绍,合肥交警部门已建成交通大数据资源中心,共接入卡口、电警等设备12819套,每日采集过车量约4100余万条、上传公安系统2900余万条;累计采集机动车、非机动车违法基础数据427万余条;搭建市区3条高架道路智能管控,实现交通流量、事件等实时感知分析,建设22个可变车道系统,高峰期排队长度最高降低21%。

数据显示,该中心现已汇聚组织、人员、车辆、路网、事件、违法等10大类静态数据1.3亿条,每日汇聚动态数据4000余万条,梳理交通类数据资源目录112项。助力信号科学配时优化,提升道路交通通行效率。合肥交警完成了全市2380个路口建档,942个重点路口信号单点配时优化、14条干线路段绿波优化和4区域71个路口的协调优化,516处路口右转信号管控方案优化,优化后干线通行效率提升7.8%,瓶颈路口停车延误降低12%。

为搭建情指勤督一体化平台,合肥交警部门开发88类176个功能应用,整合接入全市2901名警员、196辆警车、2725台对讲机、910部4G执法记录仪等装备视频图像和定位信息。2021年,全市城区交通事故路面快处率达到85%以上,接处警时间同比提速19秒。

目前,通过建设交警微信公众号服务大厅、构建交管业务互联网服务统一“窗口”,合肥实现了电动车上牌申请、车驾管业务预约、一键挪车、停车诱导、城市道路施工信息发布等5大类23个常用交管业务办理,实现道路施工信息发布与高德、百度数据同步,大幅提升交通管理便民服务效能。

截至目前,微信服务大厅累计服务约461.9万人次;其中采集拖车、报废车信息2.75万辆,发送车主短信2.98万条;接受车驾管预约41.5万人次、违法预约84.9万人、电子通行证申请5.9万次,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302万辆。

建设:高架跨越地铁站

星报讯(记者 祝亮) 3月8日上午8时8分,随着文忠路高架01标项目首跨钢箱梁缓缓升起,文忠路钢箱梁顶推作业顺利拉开序幕,这也是高架桥梁首跨地铁,BIM等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在市政桥梁施工的运用取得了实践成效。

首次顶推钢箱梁长51米,重约1000吨,在14组375吨千斤顶的顶升下开始作业,整个顶推施工将持续约60小时。文忠路高架跨越新海大道、天水路、浍水路3个地铁站,考虑到作业精度、安全管控等要求,该项目自开工便成立了智慧工作室,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练,确定5联钢箱梁上部结构采取步履式顶推施工方式,总计顶推钢箱梁总重达1.25万吨。

为确保地铁3号线安全运营,合肥市重点局组织安徽路港公司等参建单位在作业前多次运用BIM技术模拟演示,对钢箱梁不等宽、重心高在吊装、推进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反复推敲,从而确定了最终方案——"7+4+82"作业法,即7轴双底座支架+4泵站单界面同步顶升+82米长距离连续顶推。该方法既减小了钢箱梁结构变形,又提高了跨地铁车站顶推施工效率,从而使钢箱梁在顶推施工状态下的线型、挠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充分保障施工安全和精度。

为精准控制钢箱梁顶进速度及方向,该项目运用计算机控制体系对千斤顶行程信息分析计算,向液压动力系统发出动力指令,相当于给顶推施工加上了AI人工“大脑”,为钢箱梁实现大跨度、高精度、自动化顶推提供了设备及技术保障。此次首跨钢箱梁顶推成功,开创了合肥市紧邻运营地铁高架桥施工钢箱梁顶推技术应用的先河,为跨越地铁车站钢箱梁顶推施工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文忠路(郎溪路-少荃街)工程,规划为城市快速路,南起郎溪路,向北与新海大道、天水路、新汴河路交叉,上跨淮南铁路线,后与泗水路、岱河路、学林路、淮海大道、学府路、龙子湖路交叉,终至少荃街,与下穿少荃湖隧道顺接,地面道路红线宽60米,双向八车道;主线高架桥长约5.648公里,双向六车道,同步建设包公大道、淮海大道两处互通立交等。

市容:占道电杆“清零”

星报讯(记者 祝亮) 随着合肥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道路的不断拓宽,一些路段出现因为电线杆未能及时拔除,影响人们的出行以及交通安全的情况。为了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氛围,助力文明城市的建设,让行人以及车辆通行无阻,合肥市市政处正在有序推进市区29处占道电杆迁改项目。

南一环是合肥市区重要主干道之一,但受建设条件限制,拓宽改造时,与曙光路交叉口往东约100米南侧的两台环网柜、一台箱变遗留在非机动车道上,对过往行人和车辆造成不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由于受线路走向等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占道环网柜的拆除重重困难,为了解决这一“拦路虎”,合肥市市政处立足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主动和供电部门等相关单位进行对接,多次磋商积极推进迁改工作。新建环网柜用地涉及土地划拨及补偿问题,市政处多次与相关单位对接协调,在辖区规划、绿化、街道等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最终解决了新建环网柜的用地问题。迁改环网柜还涉及电缆敷设、切改等施工,这些都需要停电进行,而南一环是电力重点保障区域,停电对周边电力用户、餐饮企业等单位影响较大。为此,市政处会同供电部门制定多套停电切改方案,积极与电力用户沟通协调停电事宜,取得用户的理解和支持,前后分五次完成停电切改。

经过多日的努力,2月28日晚10点,通过排管、手工井、设备基础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电缆敷设、停送电等工作,南一环路上的两台占道环网柜被起吊拆除。下一步合肥市市政处将继续推进剩余工作,拆除此处旧基础并恢复路面。接下来,合肥市政处还将会同市供电公司等单位实施新一轮的市区占道电杆迁改工作,力争实现市区占道电杆“清零”。

新闻推荐

三胞胎 一个都不能少! 幼童贪玩走失,民警凭三胞胎长相找到家门

吴警官帮助女童找到家人。本报讯两岁的幼童在路边迷路,大人又迟迟没有报警,民警只好抱着孩子挨家挨户寻找父母。近...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